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4-01-24 22:55:57※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是儀字子羽,北海營陵人也。本姓氏,初為縣吏,後仕郡,郡相孔融嘲儀,
^^^^^^^^^^^^^^^^^^^^^^^^^^^^^^^^^^^^^^^^^^^^^^^^^^^^^^^^^^^^^^^^^^
: 言「氏」字「民」無上,可改為「是」,乃遂改焉。(1)後依劉繇,避亂江東
^^^^^^^^^^^^^^^^^^^^^^^^^^^^^^^^^^^^^^^^^^^^^^
關於這裡所記載的是儀本姓「氏」的故事,
羅振玉在他的《讀碑小箋》中有下面這段評論:
「此說甚誣。考〈景君碑〉陰有『營陵是遷、是盛』二款,
與子羽同貫,當是子羽祖父行。碑以漢安三年立,《後漢
書‧融傳》融遇害於建安十三年戊子,年五十六,逆推之
,實生桓帝永興元年。〈景君碑〉立于順帝時,融尚未生
,而碑陰已有『是』姓,然則子羽因融言改姓之說,不詰
而知其誣矣。」
羅振玉認為:
〈景君碑〉立於漢順帝漢安三年(144),
而孔融大約出生於漢桓帝永興元年(153)。
〈景君碑〉上面刻有營陵是遷、營陵是盛這兩個人名,
可知早在孔融出生之前,北海國營陵縣就已經有人姓「是」這個姓了。
由此可證《三國志‧是儀傳》開頭所記載的是儀聽孔融的話而改姓的說法,
並不可信。
〈景君碑〉碑文有拓本傳世,有興趣的板友可以點下列網址來看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119/08/7255173_330407597.shtml
http://s16.sinaimg.cn/orignal/62976b1fx7931e81e72df&690
http://www.9610.com/qinhan/jingjun.htm
碑文內容可參考下列網址:
http://www.zgkmsh.com/post.php?smid=183&upid=127&treeid=605&mbid=369&mid=2300
(看拓本上面所刻的年份,字跡較像是漢安「二」年,
不知羅振玉記作漢安「三」年的原因為何?)
羅振玉認為是儀改「氏」姓為「是」的說法不可信,
我倒覺得或許還可以保留別的可能性。
從「北海國營陵縣早已有姓『是』的人」,
未必可以推出「是儀原本就姓『是』」的結論。
或許是儀真的原本叫「氏儀」,而孔融則是在到了北海國任職之後,
看到郡中有「是」姓之族,恰好又有部屬姓「氏」,
同時有「是」、「氏」二姓存於北海,於是乎便激發了孔融的想像力~~
(尤其像孔融這種腦筋動得快又管不住嘴巴的聰明人,
創意無限又蓬勃得很,很容易被激發的~~)
然後,「氏儀」就變成「是儀」啦!
有沒有可能是這樣呢?~~
: 。繇軍敗,儀徙會稽。
: (1)徐眾《評》曰:
: 「古之建姓,或以所生,或以官號,或以祖名,皆有義體,以明氏族。
: 故曰胙之以土而命之氏,此先王之典也,所以明本重始,彰示功德,
: 子孫不忘也。今離文析字,橫生忌諱,使儀易姓,忘本誣祖,不亦謬
: 哉!教人易姓,從人改族,融既失之,儀又不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