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魯肅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7-08-07 01:30:38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也。生而失父,與祖母居。家富於財,性好施與。
  爾時天下已亂,肅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為務,甚得
  鄉邑歡心。
    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并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
  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結,定僑、札之分。袁術聞其名,就
  署東城長。肅見術無綱紀,不足與立事,乃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南到居
  巢就瑜。瑜之東渡,因與同行,(1)留家曲阿。會祖母亡,還葬東城。
  (1)《吳書》曰:
      「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招聚
       少年,給其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兵。父老咸曰
       :『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後雄傑並起,中州擾亂,肅乃命其屬
       曰:『中國失綱,寇賊橫暴,淮、泗間非遺種之地,吾聞江東沃野萬
       里,民富兵彊,可以避害,寧肯相隨俱至樂土,以觀時變乎?』其屬
       皆從命。乃使細弱在前,彊壯在後,男女三百餘人行。州追騎至,肅
       等徐行,勒兵持滿,謂之曰:『卿等丈夫,當解大數。今日天下兵亂
       ,有功弗賞,不追無罰,何為相偪乎?』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
       洞貫。騎既嘉肅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還。肅渡江往見策,策亦雅
       奇之。」
    劉子揚與肅友善,遺肅書曰:「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
  閒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肅
  答然其計,葬畢,還曲阿,欲北行;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時孫策
  已薨,權尚住吳,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云『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
  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祕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于
  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曆數,終搆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
  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肅從其言。瑜因薦肅才宜佐時,當廣
  求其比,以成功業,不可令去也。
    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因
  密議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
  ,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
  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
  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
  ?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
  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權曰:「今盡力一方,冀以輔漢耳,
  此言非所及也。」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云肅年少麤疏,未可用。權不
  以介意,益貴重之,賜肅母衣服幃帳,居處雜物,富擬其舊。
    劉表死。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
  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表新亡,二
  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
  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
  ,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弔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
  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
  往,恐為操所先。」權即遣肅行。到夏口,聞曹公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
  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備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肅徑迎之,到當陽長阪,與備
  會,宣騰權旨,及陳江東彊固,勸備與權併力,備甚歡悅;時諸葛亮與備相隨,
  肅謂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備遂到夏口,遣亮使權,肅亦反命。
  (2)
  (2)臣松之案:劉備與權併力共拒中國,皆肅之本謀。又語諸葛亮曰「我子瑜
          友也」,則亮已亟聞肅言矣;而〈蜀書‧亮傳〉曰:「亮以連
          橫之略說權,權乃大喜」,如似此計始出於亮。若二國史官各
          記所聞,競欲稱揚本國容美,各取其功;今此二書同出一人,
          而舛互若此,非載述之體也。
    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
  追於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肅對曰:「向察眾人之議,專
  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
  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
  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權歎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
  我也。」(3)
  (3)《魏書》及《九州春秋》曰:
      「曹公征荊州,孫權大懼,魯肅實欲勸權拒曹公,乃激說權曰:『彼曹
       公者,實嚴敵也,新并袁紹,兵馬甚精,乘戰勝之威,伐喪亂之國,
       克可必也。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將軍家詣鄴;不然,將危。』權大怒
       ,欲斬肅,肅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圖,何不遣兵助劉備,而欲
       斬我乎?』權然之,乃遣周瑜助備。」
     孫盛曰:
      「《吳書》及《江表傳》,魯肅一見孫權便說拒曹公而論帝王之略,劉
       表之死也,又請使觀變,無緣方復激說勸迎曹公也。又是時勸迎者眾
       ,而云獨欲斬肅,非其論也。」
    時周瑜受使至鄱陽,肅勸追召瑜還。遂任瑜以行事,以肅為贊軍校尉,助畫
  方略。曹公破走,肅即先還,權大請諸將迎肅。肅將入閤拜,權起禮之,因謂曰
  :『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肅趨進曰:『未也。』眾人聞之,
  無不愕然。就坐,徐舉鞭言曰:『願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
  更以安車軟輪徵肅,始當顯耳。』權撫掌歡笑。
    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4)曹公聞權以
  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4)《漢晉春秋》曰:
      「呂範勸留備,肅曰:『不可。將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初
       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
       計之上也。』權即從之。」
    周瑜病困,上疏曰:「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憂,願至尊先
  慮未然,然後康樂。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
  得良將以鎮撫之。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隕踣之日,所懷盡矣。」(5)
  即拜肅奮武校尉,代瑜領兵,瑜士眾四千餘人、奉邑四縣皆屬焉;令程普領南郡
  太守。肅初住江陵,後下屯陸口,威恩大行,眾增萬餘人,拜漢昌太守、偏將軍
  。十九年,從權破皖城,轉橫江將軍。
  (5)《江表傳》載:
      「初,瑜疾困,與權牋曰:『瑜以凡才,昔受討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
       ,遂荷榮任,統御兵馬,志執鞭弭,自效戎行。規定巴蜀,次取襄陽
       ,憑賴威靈,謂若在握。至以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
       。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
       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
       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採,瑜死不朽矣。』」
     案此牋與本傳所載意旨雖同,其辭乖異耳。
    先是,益州牧劉璋綱維頹弛,周瑜、甘寧並勸權取蜀,權以咨備,備內欲自
  規,仍偽報曰:「備與璋託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
  竦懼,非所敢聞,願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髮,歸於山林。」後備西圖璋,
  留關羽守,權曰:「猾虜乃敢挾詐!」及羽與肅鄰界,數生狐疑,疆埸紛錯,肅
  常以歡好撫之。備既定益州,權求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進取
  。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
  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肅因責數羽曰:「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
  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
  !」語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厲聲呵
  之,辭色甚切。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6)
  備遂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
  (6)《吳書》曰:
      「肅欲與羽會語,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肅曰:『今日之事,宜相
       開譬。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趨就羽。羽曰
       :『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寢不脫介,戮力破魏,豈得徒勞,
       無一塊壤?而足下來,欲收地邪?』肅曰:『不然。始與豫州觀於長
       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
       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無有處所,不愛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
       廕,以濟其患;而豫州私獨飾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於西州矣,又
       欲翦并荊州之土,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肅聞貪
       而棄義,必為禍階。吾子屬當重任,曾不能明道處分,以義輔時,而
       負恃弱眾,以圖力爭,師曲為老,將何獲濟?』羽無以答。」
    肅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權為舉哀,又臨其葬。諸葛亮亦為發哀。
  (7)權稱尊號,臨壇,顧謂公卿曰:「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7)《吳書》曰:
      「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
       ,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
       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肅遺腹子淑既壯,濡須督張承謂終當到至。永安中,為昭武將軍、都亭侯、
  武昌督;建衡中,假節,遷夏口督。所在嚴整,有方幹。鳳皇三年卒。子睦襲爵
  ,領兵馬。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
  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
  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
  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
  駮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
  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
  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又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
  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
  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子敬答孤書云:『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
  。』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
  ,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
  評曰: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盪荊城,仗威東夏,于時議者莫不
     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呂蒙勇而有謀,
     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
     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孫權之論,優劣允當,故載錄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