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SAN 看板 #1O71KN5g ]
作者: colamonster (可樂怪) 看板: SAN
標題: Fw: [三國] 三國志弱小君主武將補充包:孔融
時間: Fri Nov 4 12:56:54 2016
※ [本文轉錄自 Koei 看板 #1O71JOdr ]
作者: colamonster (可樂怪) 看板: Koei
標題: [三國] 三國志弱小君主武將補充包:孔融
時間: Fri Nov 4 12:55:50 2016
其實近幾代的孔融,除了武安國之外還多一個王修當部下以外,
北海通常可以找到太史慈跟孫乾,所以雖然人仍然不算太多,
但靠這班底開局是沒啥問題。
孔融在《三國志》無傳,僅有裴松之在〈崔琰傳〉有引用資料註記;
以後的《後漢書》跟《資治通鑑》對孔融的生平記載基本也是參考裴註而來。
本文延續之前的作法,是以只考慮孔融在三國志裡作為一個君主的事蹟,
所以會專注在他擔任北海相的事蹟上面。
孔融治理北海的時間,依據張璠《漢紀》的說法為八年,到建安元年(196)為止,
也就是他治理北海的時期約在188~196年之間。
說個題外話,雖然KT大部分時候青州只放一個北海國,偶爾多一個濟南,
不過當時(189~194兩個劇本)的青州應該還有一個青州刺史焦和,
他的任期不明,僅知初平中仍在位;而依照〈臧洪傳〉跟《續漢書》,
焦和死後臧洪被袁紹推舉領青州,在州兩年,而在195年跟袁紹翻臉敗亡,
又孔融治理北海第六年時(194)被劉備推舉為青州刺史,
以此可推測焦和大約在192~193年左右去世。
如果再加上公孫瓚指派的青州刺史田楷(治樂安國),青州大約有三股勢力。
按照裴註《續漢書》跟司馬彪《九州春秋》的講法,可以拼湊初孔融治理青州的幾個面向:
《續漢書》是聚焦在孔融的政績上,主要在禮賢好士這部分孔融做得很好,
包括舉用了彭璆、邴原、王修,幫鄭玄特例命名「鄉」,旌揚已故賢士等等。
但《九州春秋》就是直接罵倒了。首先是軍事面,當初孔融本來就是因為被董卓搞,
才被丟到青州這個黃巾賊的大本營來;而孔融果然也沒「辜負」董卓的「善意」,
基本上是打甚麼輸甚麼,連黃巾賊這種對大多數諸侯可能是經驗包的,
孔融也一次都沒打贏過。以他這種戰績,還能在黃巾寇暴的青州撐八年,
靠的不是太史慈,而是超級王修,王修常常護孔融駕護到連休假都沒有。
所以王修統率實在該給高點。 XDDDD
明明打仗就已經這麼爛了,偏偏孔融還自視頗高,
「志在靖難」、「自以智能優贍,溢才命世,當時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許大志,且欲舉軍
曜甲,與羣賢要功,自於海岱結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會而已。」
到孔融治理北海的後期,中原已經開始有分成袁曹兩個集團互相較勁的傾向了,
但孔融的戰略卻是不靠向任何一邊,還想要連結遼東養兵種田自樹一幟。
下場就是被袁譚攻擊,隻身逃出青州,「在郡八年,僅以身免」(《漢紀》)。
至於孔融內政上的政績,除了會褒揚好人好事之外,
依據《九州春秋》的說法,是只有辭令說得很漂亮,實務面完全不行。
孔融大概就是一個純儒家學術分子丟到政治實務面上的結果,會有這麼多問題其實也不意外,
《後漢書》對孔融還算是多所迴護,講到缺點用詞還比較婉轉,
《資治通鑑》就比較近似《九州春秋》的原意了。
講完了孔融在北海的治績,那就來看看孔融還有甚麼武將可補充的吧:
邴原:與管寧、華歆齊名的「龍腹」,
以清正剛直不阿的學者形象著稱,在當時與鄭玄齊名。
本來以為他被孔融所舉不久之後即至遼東,
但依照《邴原別傳》來看,他有擔任過孔融的功曹主簿一段時期,
且有勸諫過孔融殺自己親信的事蹟。他會避走遼東還是孔融建議的,
他會從遼東回來則又是孔融寫信邀他的。
除了孫邵以外他也算上比較能符合本文入選標準的人物吧。
鄭玄:他就....很微妙,雖然《邴原別傳》說他當過孔融的計掾,
但從《後漢書》來看,他實在不像有參與政事的感覺....孔融也是把他當大師禮敬為主。
就遊戲來看他的定位比較類似司馬徽許子將吧。
不過,他有一個兒子鄭益,根據《太平御覽》引《鄭玄別傳》,是名益字益恩,
《後漢書》直接作鄭益恩,23歲被孔融舉用,
孔融被管亥攻擊時率家兵家將赴難援救孔融,戰死,時年27。
雖然事蹟並不多但感覺也是在二創上能有點哏的人物。
左承祖/劉義遜:依照我前文定下的規則,老實說我不是很想考慮這兩人,
不過孔融實在也沒啥人可加了。這兩個人是所謂的「清雋之士」,但孔融並不重用他們,
討論政事時仍讓他們列席,但也只是單擺設而已,因為「不能失民望」。
後來左承祖勸孔融從袁紹跟曹操之中選一個歸附,
孔融不聽而殺左承祖,劉義遜則棄孔融而去。
這兩個人左承祖的事蹟「略」多,《後漢書》說他「稱有意謀」,但也就這樣而已。
宗寶:同樣是不太想考慮的對象,正史裡無此人,出自《三國演義》,
被管亥一刀砍於馬下的衰仔。....如果依照「上將」潘鳳、穆順、武安國的規格,
這位也可入選,僅此而已。(嘉靖本裡他可既是「驍將」又是「上將」喔,科科。)
孫邵:他是孫吳的開國宰相,曾經當過孔融的功曹,孔融稱讚過他有廟堂才,
劉繇當揚州刺史的時候,隨劉繇一同下江東,
(劉繇也是青州人,所以他被選為揚州刺史的時候也帶了不少青州人下去。)
劉繇敗亡後就轉頭孫權,一路當到開國宰相,
《吳書》裡沒有他的傳,據虞喜(《志林》)推測,應該是他跟張溫結仇,
而後來寫《吳書》的韋昭是張溫一黨,所以故意不寫他。
雖然他在孔融手下的時間不長也沒啥事蹟,不過總算是一個經歷比較完整的人物了。
最後我要做一件上一次忘了做的事情:排能力。
本來這篇文就是針對KT三國志遊戲裡較缺人的勢力來補充武將,所以應當要給點能力,
但我又有點猶豫,因為能力給法其實見仁見智,而且容易引起爭論,
不過想想還是給一下比較好,權當茶餘飯後談資,大家看看就好。
特技戰法甚麼的因為代數不同而會有改變,所以就只給近幾代通行的四圍能力。
又,數值的能力值需要跟其他已存在武將相比,
這又每一代皆不同,因此這裡只給一定範圍。
以下是這次提到的孔融補充武將我個人會給的能力值:
邴原
統50~60 武30~40 智75~85 政80~90
(他比較麻煩的是沒有參考人物,所以我算是以華歆為藍本,再加入自己的解釋
統率給的較高是考慮到他在遼東曾聚集數百家學生。)
孫邵
統40~50 武30~40 智75~80 政85~95
(身為孫吳開國宰相,政治當然要給高。武統不高因為沒啥戰績。
智力的部分主要是考量到被張溫搞過,給高於張溫好像也不太合理。)
左承祖
統30~40 武30~40 智70~80 政60~70
(基本上是以楊弘的感覺下去設。就半吊子的軍師型武將。)
宗寶
統50~70 武60~75 智10~30 政10~30
(敗給管亥的大眾臉武將有啥好說的 XD 最基本就武力一定不能比管亥(81)高,其他任意)
鄭益
統60~70 武50~60 智50~70 政50~70
(用沮鵠的感覺下去設 XD 能力平均的二三線武將)
友情支援(誤):
焦和
統10~40 武0~20 智10~40 政30~50
這位就是上文提到的前任青州刺史,活寶度不下孔融,
唯一的特技是清談,對付黃巾賊的辦法是請巫師祝禱,
跟怕河水結凍讓黃巾賊過來所以叫人往河裡灑解凍的藥物....XD
如果要多設一位韓玄型的君主,這位是很好的考慮對象。
鄭玄比較近似遊戲裡的仙人格,劉義遜跟左承祖重複性太高,故不列。
以上就是這次的孔融武將補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