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廖化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8-06-02 22:55:48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
:   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
:   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
:   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
:   (1)
:   (1)《漢晉春秋》曰:
:       「景耀五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
:        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
:        「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     咸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   評曰:鄧芝堅貞簡亮,臨官忘家;張翼亢姜維之銳,宗預禦孫權之嚴,咸有可稱
      ^^^^          ^^^^      ^^^^
:      。楊戲商略,意在不群,然智度有短,殆罹世難云。
       ^^^^
陳壽《三國志》分成〈魏書〉、〈蜀書〉、〈吳書〉三大部分,
(也常被簡稱為「〈魏志〉」、「〈蜀志〉」、「〈吳志〉」)
其中〈魏書〉有 30 卷,〈蜀書〉有 15 卷,〈吳書〉有 30 卷。
每「卷」的最後,都有陳壽的「評」,
也就是以「評曰」開頭的一段文字,
內容主要是陳壽對於該卷所記載人物的總體評論。
板上貼的這篇〈廖化傳〉,
按慣例在傳文後面附上這篇傳文所隸屬之「卷」的陳壽總評,
也就是引文中的「評曰:鄧芝堅貞簡亮……然智度有短,殆罹世難云」等文字。
不過,這段陳壽的「評曰」所提到的人物,
有鄧芝、張翼、宗預、楊戲四人,
卻沒看到「廖化」。
這是因為〈廖化傳〉所在的這一卷〈蜀書〉,
是《三國志‧蜀書》的第 15 卷,
陳壽為這卷所定的卷名是「鄧張宗楊傳」,
原本就沒有把「廖化」設定為這卷的主要立傳對象。
換句話說,《三國志‧蜀書》的第 15 卷〈鄧張宗楊傳〉,
主要是鄧芝、張翼、宗預、楊戲四人的傳。
因此,陳壽在卷末的評論沒有提及廖化,
也不能說是陳壽的缺失,反而應該看作是陳壽寫作計畫的一部分。
〈廖化傳〉在《三國志‧蜀書》第 15 卷〈鄧張宗楊傳〉當中,
是作為〈宗預傳〉的「附傳」而存在的,
也就是在〈宗預傳〉敘述完宗預的事蹟之後,
由於〈宗預傳〉的篇末提到了廖化,
所以順帶記錄一下廖化的生平。
(〈宗預傳〉篇末說:
   景耀元年,(宗預)以疾徵還成都。後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
   刺史。
   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預曰:
   「吾等年踰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
   屑造門邪?」遂不往。)
有趣的是,在〈廖化傳〉的最後,
對於宗預、廖化兩人的結局,
陳壽是這麼總結的:
  「咸熙元年春,(廖)化、(宗)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在這裡陳壽先提廖化,後提宗預,
看起來像是以廖化的傳為主體來總結廖化、宗預兩人的終局。
倘若陳壽不是這麼寫,
而是反過來先提及宗預之後,才提廖化:
  『咸熙元年春,預、化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整篇文章的感覺就會變成是:
 在結束了對廖化事蹟的『附帶一提』之後,
 回過頭來重新以宗預的傳記(〈宗預傳〉)的立場,
 來總括宗預、廖化兩人的最後之路。
與原本先提廖化、後提宗預的感覺就不太一樣。
目前所見的先提廖化、後提宗預的行文方式,
個人覺得〈廖化傳〉的獨立主體性比較高一些,
如果要這樣處理,何不就直接讓廖化也成為這卷〈蜀書〉列傳的獨立傳主之一呢?
(假如廖化也成為獨立傳主,而不是僅列在附傳,
 這卷〈蜀書〉的篇名就可能會是『鄧張宗廖楊傳』)
比較一下《三國志‧蜀書》的其他獨立成傳的傳主,
例如之前板上貼過的〈孫乾傳〉,
篇幅也是相當之短,
(板上〈孫乾傳〉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YanYi/M.1421062646.A.302.html)
〈孫乾傳〉這麼短也可以立傳,
何不也讓〈廖化傳〉升格一下呢?
也許在某個平行時空,
確實是有〈鄧張宗廖楊傳〉存在的吧!~~
       
作者: boman (暴 民)   2018-06-05 19:06:00
排名按尊卑,廖化位高一定要排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