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C_Chat 看板 #1RgI3WT6 ]
作者: BoBoLung (暴鯉龍) 看板: C_Chat
標題: [閒聊] 趙雲是如何在歷史評價逆襲馬超的?
時間: Tue Sep 25 01:37:34 2018
人們向來喜歡比較和排名,無論古今、中外皆然。
而這個排名,往往會因為時代的因素產生改變,就我所知,最有趣的例子是日本戰國武將
古田重然,因為漫畫作品《戰國鬼才傳》的緣故,從智力只有4的廢物武將,進化成智力
63的正常人,甚至還獲得了特有技能。
不過再怎麼變化,還是敵不過本文要談的主角:常山趙子龍。
1.趙雲的升級過程
相傳民間有句俗語,說的是三國武將排名,裡頭排了二十四位武將:「一呂二馬三典韋,
四關五趙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週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甚至還有「金呂布,銀馬超」的說法。
由此可見,在某個時期,馬超的評價很高,僅次於呂布,遠在趙雲之上。
可是到後來,這個排名竟然轉了過來,變成了「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相
傳是在1958年夏天,毛澤東在天津會見正定縣委書記楊才魁時說:「正定是個好地方,那
裡出了個趙子龍!」並且親筆提下這幾個字,由於有照片為證,此事應該不假,但是要說
毛澤東的隨口言語是否有如此影響力,十分值得懷疑,因此本文將視著以歷史和文學創作
為依據,找出趙雲在人們心中地位的變化,並且試著提出可能之原因。
首先,從史書的角度來看,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就已經把趙雲和關張馬黃並列作傳,
可見趙雲的評價本來就不低,到了元末明初,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更是把趙
雲的武勇大大吹捧一番,長坂坡七進七出基本上成了後人對趙雲最深刻的印象,並且羅貫
中延續《三國志平話》把五人合稱「五虎上將」,只不過在原始版本中,五虎上將的排名
仍舊是「關張馬黃趙」直到清代毛宗崗的版本才變為「關張趙馬黃」,而且馬超三回合擊
敗張郃的事蹟也被改為二十回合。
此外在《三國志》裡頭不只一次稱讚馬超,例如諸葛亮說:「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
」楊阜說:「超有信、布之勇」到了毛宗崗版本,都被改成「孟起雖雄烈過人,亦乃黥布
、彭越之徒耳。」後面的信、布之勇也從韓信、英布的大將之勇改成了僅有個人武勇的「
呂布之勇」,這些改動很明顯都是要把馬超從智勇雙全貶為有勇無謀的形象。
無獨有偶的,同樣是清代,京劇裡頭趙子龍的地位則開始提升,許多曲目都把趙雲和劉關
張兄弟相稱。在毓云鵬所作的《龍鳳呈祥》中,孫權的唱詞就提到:「他三弟翼德威風有
,丈八蛇矛慣取咽喉;鞭打督郵他氣衝牛斗,虎牢關前戰溫候;當陽橋前一聲吼,喝斷了
橋梁水倒流。他四弟子龍常山將,蓋世英雄冠九州;長坂坡救阿斗,殺得曹兵個個愁。」
--不過在《評話三國》中,據說起源於南宋的杭州評話在《長坂坡》的橋段,就有劉備
稱呼趙雲為四弟的情結,《臨江會》中關羽保劉備過江時也稱呼趙雲四弟。然而《評話三
國》是民國後的作品,是否有受到京劇影響,我很懷疑。
後來這段戲詞,又進一步變化為「三國戰將勇,首推趙子龍,長阪坡前逞英雄。還有張翼
德,當陽橋前吼,喝斷橋樑水倒流。」其中張翼德的歌詞又有「當陽橋上橫,喝斷了橋樑
兩三孔。」以及「當陽橋前等,七啾喀嚓響連聲,橋塌兩三孔,河水倒流平,嚇退曹營百
萬兵。」兩種版本。根據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毛翰的《中國古今軍歌》一文指出「三國戰
將勇,首推趙子龍」把趙子龍排到首位的歌詞來自辛亥革命後,北洋軍隊各部流行的軍歌
《三國戰將勇》另外,「三國戰將勇,首推趙子龍」的唱詞,在更近代的《山東二黃》以
及《誰是委員長》這兩個相聲段子也有出現,只可惜,我無法確定這兩個段子的內容,是
另外有所承襲,或者正是援引自北洋軍歌。
看完趙雲從排名第五,晉升到諸將之首的過程,接著我將回顧各類文獻中對趙雲和馬超兩
人的描寫,分析兩人地位轉變的關鍵。
2.趙雲升級的關鍵
首先,我想從「武功」這個應該最直接影響排名的因素來討論。
武功又可分成『個人單挑』和『領兵作戰』兩個部份。
我們先談『個人武功』,由於兩個人沒有交手過,所以這裡的評價只好找個強度計量單位
,這在漫畫中尤其常見,例如經典漫畫七龍珠的計量單位就是弗利沙,新人物登場就用幾
個弗利沙來表現。
在這裡,我找到的計量單位是「張郃」,在《三國演義》中趙雲和馬超都曾經對上張郃,
趙雲是三十回合打敗張郃,馬超則是有三回合以及二十回合兩個版本,順帶一提張飛則是
打了三五十回合。另外,當馬超領兵攻打葭萌關的時候,玄德大驚,孔明曰:「須是張、
趙二將,方可與敵。」後來張飛出陣與馬超打成平手。
可見即使是毛宗崗修改後的演義,馬超和趙雲的個人武勇並沒有太多差別。
而在『領兵作戰』的部分,馬超先是反曹兵敗,投奔張魯後不受信任最後歸降劉備,整體
看來不是很漂亮,雖然《三國演義》有曹阿瞞割鬚棄袍的橋段,但曹操狼狽也不是第一次
,更別說《三國志》還有提到,馬超和曹操在潼關會談,馬超想趁機挾持曹操,卻被許褚
瞪到不敢出手。所幸此處還有裴松之的平衡報導,在他的注解下提到曹操說:「馬兒不死
,吾無葬地也。」後來司馬懿分兵五路伐蜀的時候,諸葛亮以馬超對付羌兵,靠著神威天
將軍的名號打退了敵人,也不知道說好還是不好。
反過來看趙雲,在領兵作戰上比較有名的只有《資治通鑑》記載的空營計,可惜到了《三
國演義》變成諸葛亮的功勞,其他時候基本上沒有領軍作戰的著名事蹟,反而是《三國志
》記載箕谷之役時,諸葛亮安排趙雲和鄧芝當誘餌,自己當主力想偷襲,結果「雲、芝兵
弱敵強,失利於箕谷」就這麼吞了場敗績。
整體看來,兩個人在較廣為人知的戰功上,並沒有明顯的優劣高下。
再看「官階」也就是當時上位者對他們的評價。
馬超是左將軍,劉備稱帝後遷任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趙雲是翊軍將軍,後
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從《柏楊版資治通鑑》的武官表看來,
驃騎將軍是三公級將軍、鎮東將軍是二品,更不用說中護軍只是四品而已。至少在兩人都
在世的時候,「官階」上趙雲是輸了許多。也因此,後世流傳有劉備不信任趙雲的說法,
漫畫火鳳燎原就以此做根據,虛構了趙雲是司馬家刺客的說法,關於這點,我會在後面提
出我的看法。
除了「武功」和「官階」,剩下可以供後人品評的還有「出身」和「人品」兩項。
從出身來說,馬超扶風茂陵人也,父馬騰,裴松之說他的遠祖是東和將軍馬援,名門之後
。趙雲常山真定人,沒了,無名小卒。我認為這也大大影響了前段提到的「官階」問題。
劉備在入漢中要封賞的時候,勢必要考量各將領的出身--以及緊接著,因為出身而在背
後擁有的勢力。馬超的勢力是西涼騎兵,黃忠代表著劉備以後要仰賴的荊州勢力,要拉攏
新人只好委屈舊人,可是為了避免下屬不服,就得有個有名有姓的人帶率先受委屈,那麼
關羽、張飛和趙雲究竟要委屈誰呢?
前面提到,諸葛亮誇獎馬超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後面緊接著卻是「當與益德並驅爭
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因為他當時說這話的背景,是馬超要投降,關羽問諸葛亮
對馬超的看法。看完了回信後,關羽的反應是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樣的關羽看來是不
可能委屈了。反過來看,裴松之在注解時提到,剛平定益洲時,劉備打算把成都的土地分
封諸將,趙雲卻跳出來說要體恤百姓剛經歷戰亂,不叫他委屈要叫誰委屈呢?
因此,我認為趙雲的「官階」低,部分是因為他的「出身」導致他沒有足夠的政治力量,
另一方面單純就時事考量,而且由於他「人品」高尚,所以讓他委屈做為榜樣安撫其他沒
有獲得封賞的舊部。
另一方面,趙雲不可能不受劉備信任,他們曾經同床眠卧,劉備還把暗中募兵的大事交給
趙雲去辦,長坂坡時有人說趙雲投奔曹操,劉備還說:「子龍不棄我走耶!」雖然另外有
說法認為,劉備攻吳的時候,趙雲提出反對意見,導致劉備不帶上趙雲,證明他們關係的
緊張。可是一來劉備也沒帶諸葛亮,這不代表劉備就不信任諸葛亮;二來這根本是不同時
間的事情,不能作為佐證。
馬超雖然有出身、有勢力、有官階,可惜品格不但沒有趙雲那麼漂亮,還有點問題。《三
國志》提到,馬騰和韓遂不合,逃歸京師留下馬超統領他父親的舊部,結果馬超卻聯合韓
遂攻打曹操,結果兩人又因為沒有緊密的信任而被挑撥離間。跑回西涼後,馬超接著殺涼
州刺史韋康,可惜事情進行的不順利只好投奔張魯,然而張魯也不信任他,他又歸降劉備
。但說歸降是用劉備的觀點,用張魯的觀點是馬超背叛張魯。雖然後來《三國演義》把馬
騰改寫成忠於漢室的老臣,馬超反曹操是為報父仇,給了馬超忠孝的形象,可是畢竟不能
扭曲馬超曾和劉備為敵的過去。
3.人品好排名才會好
行文至此,很明顯可以看出趙雲和馬超彼此的優劣何在。那麼剩下的問題是,為什麼以前
捧馬超,後來捧趙雲呢?我認為在這點上趙雲的際遇和關羽非常相似。隋唐時代,門閥沒
落庶族取代世族,因此馬超這種靠家世的富二代不再被人推崇,差別只在於關羽的際遇更
好點,他鎮守荊州治軍愛民,最後壯烈戰死徒留給荊州人民錯愕惡和悲痛,又恰巧天台宗
創始人是荊州人,把關羽納入了佛教,隨後在禪宗神秀的推廣下發揚光大。
到了宋朝,關羽信仰已經頗有規模,受到異族威脅時就透過追封關羽,希望人民以關羽為
榜樣,一樣的忠義勇烈,相同的戲碼到了明朝也是不斷重複上演。趙雲雖然沒有官方加持
,但是在民間也是頗有聲望,例如元人郭翼的《雪履齋筆記》就有提到與岳飛並稱南宋中
興四將的張俊,以霍去病和趙雲兩人砥礪,而後大敗金人。說實話,關羽在這邊贏過趙雲
的,除了地利優勢外,另一個就是關羽是劉備的義弟趙雲不是,所以趙子龍再怎麼努力救
駕都是「忠」,關雲長卻能同時「忠義」無雙,可見名份的重要。而馬超,不要說忠義他
搭不上,連孝都沒有。更何況楊阜稱讚馬超有信、布之勇的時候還提到他「甚得羌、胡心
,西州畏之。」要拿來作為抵禦外族、激勵將士的榜樣,是怎麼看都不合適。
不過趙雲在宋朝卻因為另外一個原因,獲得了也不錯的待遇。在蕭常《蕭氏續後漢書》裡
對趙雲的評價是:「雲雖虎臣。其所建明。通達國體。如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
賜。赦吳而專事魏。有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納趙範之兄嫂。以遠同姓之嫌。律己之
嚴如此。方時諸將。其最優乎。」蕭常用儒士的標準看待趙雲,不看武勇、忠義,看的是
他經世濟民的精神理想。蕭常實在是愛死了趙雲,漢水之戰裴松之《雲別傳》寫趙雲敗曹
軍是「墜害水中死者甚多」蕭常卻寫成「死者萬計」,把漢中之戰的功勞全算到了趙雲頭
上。
總結來說,關羽和趙趙雲的平民出身,讓他們在世族沒落後評價逐漸上漲,不過有別於靠
著忠義神格化的關羽,趙雲在保留忠勇的正面形象外,進一步往儒家文人的精神形象發展
,也就是他「仁」的一面,然而儒家思想隨著封建社會的衰亡,不大可能再有往日風光,
所以按照趨勢看來,趙雲想要贏過關羽可能有點困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趙雲已經把馬
超遠遠拋到後頭,連車尾燈都見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