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21-05-21 20:01:05※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16
: 任愷既失權勢,不復自檢括。或謂和嶠曰:「卿何以坐視元裒敗
^^^^
: 而不救?」和曰:「元裒如北夏門,拉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
: 。」
任愷,字元裒。
「裒」,音ㄆㄡˊ,基本字義是積聚、多的意思。
這則《世說新語》的南朝梁劉孝標注引《晉諸公贊》記載:
「(任)愷字元裒,樂安博昌人。」
不過,《晉書‧任愷傳》則是記載:
「任愷字元褒,樂安博昌人也。」
《晉書》把任愷的字記載為「元褒」,
與《晉諸公贊》所記的「元裒」不同。
目前較通用的「褒」字,其實是「襃」字的俗體字。
而古代的「襃」字與「裒」字,
兩者互相是對方的異體字。
看來就是因為這種情況,
所以古代有的人寫成「元襃」,有的人寫為「元裒」。
究竟原本任愷的字是「元襃」還是「元裒」,
就變得很難判斷了。
試著把任愷的名「愷」字拿來看看。
「愷」字的基本字義是樂、愉快的意思(聯想到蝴蝶~~),
若把「愷」與「裒」兩字的字義聯解,
是不是可以釋作『聚樂』之義呢?
假如真的是取這樣的意思,
那麼就可以投《世說新語》、《晉諸公贊》的「字元裒」一票了。
不過,若拿「襃」與「愷」來想像其它解釋,
也未嘗不能有別的說法就是了,
比如說:因為得到讚揚(襃)而愉悅(愷)之類的~~
以上是一些猜想。
任愷的字,到底是「元裒」,還是「元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