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也。(1)太守王朗命為功曹,孫策征會稽,翻時
遭父喪,衰絰詣府門,朗欲就之,翻乃脫衰入見,勸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戰敗
績,亡走浮海;翻追隨營護,到東部候官,候官長閉城不受,翻往說之,然後見
納。(2)朗謂翻曰:「卿有老母,可以還矣。」(3)翻既歸,策復命為功曹
,待以交友之禮,身詣翻第。(4)
(1)《吳書》曰:
「翻少好學,有高氣。年十二,客有候其兄者,不過翻,翻追與書曰:
『僕聞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鍼,過而不存,不亦宜乎!』客得
書奇之,由是見稱。」
(2)《吳書》曰:
「翻始欲送朗到廣陵,朗惑王方平記,言『疾來邀我,南岳相求』,故
遂南行;既至候官,又欲投交州,翻諫朗曰:『此妄書耳,交州無南
岳,安所投乎?』乃止。」
(3)〈翻別傳〉曰:
「朗使翻見豫章太守華歆,圖起義兵。翻未至豫章,聞孫策向會稽,翻
乃還,會遭父喪,以臣使有節,不敢過家,星行追朗至候官;朗遣翻
還,然後奔喪。」
而〈傳〉云孫策之來,翻衰絰詣府門,勸朗避策,則為大異。
(4)《江表傳》曰:
「策書謂翻曰:『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勿謂孫策作郡吏相待也。』
」
策好馳騁遊獵,翻諫曰:「明府用烏集之眾,驅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雖
漢高帝不及也。至於輕出微行,從官不暇嚴,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則不
威,故白龍魚服,困於豫且,白蛇自放,劉季害之,願少留意。」策曰:「君言
是也。然時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諶草創之計,是以行耳。」(5)
(5)《吳書》曰:
「策討山越,斬其渠帥,悉令左右分行逐賊,獨騎與翻相得山中。翻問
:『左右安在?』策曰:『悉行逐賊。』翻曰:『危事也!』令策下
馬:『此草深,卒有驚急,馬不及縈。』策但牽之,執弓矢以步;翻
善用矛,請在前行,得平地,勸策乘馬,策曰:『卿無馬,奈何?』
答曰:『翻能步行,日可二百里,自征討以來,吏卒無及翻者,明府
試躍馬,翻能疏步隨之。』行及大道,得一鼓吏,策取角自鳴之,部
曲識聲,小大皆出。遂從周旋,平定三郡。」
《江表傳》曰:
「策討黃祖,旋軍欲過取豫章,特請翻語曰:『華子魚自有名字,然非
吾敵也;加聞其戰具甚少,若不開門讓城,金鼓一震,不得無所傷害
!卿便在前,具宣孤意。』翻即奉命辭行,徑到郡,請被【衤冓】葛
巾與歆相見,謂歆曰:『君自料名聲之在海內,孰與鄙郡故王府君?
』歆曰:『不及也。』翻曰:『豫章資糧多少?器仗精否?士民勇果
,孰與鄙郡?』又曰:『不如也。』翻曰:『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
兵如神,前走劉揚州,君所親見,南定鄙郡,亦君所聞也。今欲守孤
城,自料資糧,已知不足,不早為計,悔無及也!今大軍已次椒丘,
僕便還去,明日日中迎檄不到者,與君辭矣!』翻既去,歆明旦出城
,遣吏迎策。策既定豫章,引軍還吳,饗賜將士,計功行賞,謂翻曰
:『孤昔再至壽春,見馬日磾,及與中州士大夫會,語我東方人多才
耳,但恨學問不博,語議之間,有所不及耳。孤意猶謂未耳。卿博學
洽聞,故前欲令卿一詣許,交見朝士,以折中國妄語兒;卿不願行,
便使子綱,恐子綱不能結兒輩舌也。』翻曰:『翻是明府家寶,而以
示人,人倘留之,則去明府良佐,故前不行耳。』策笑曰:『然。』
因曰:『孤有征討事,未得還府,卿復以功曹為吾蕭何,守會稽耳。
』後三日,便遣翻還郡。」
臣松之以為王、華二公於擾攘之時,抗猛銳之鋒,俱非所能。歆之名德,
實高於朗,而《江表傳》述翻說華,云「海內名聲,孰與於王」,此言非
也。然王公拒戰,華逆請服,實由孫策初起,名微眾寡,故王能舉兵,豈
武勝哉?策後威力轉盛,勢不可敵,華量力而止,非必用仲翔之說也。若
使易地而居,亦華戰王服耳。
按《吳歷》載翻謂歆曰:「竊聞明府與王府君齊名中州,海內所宗,雖在
東垂,常懷瞻仰。」歆答曰:「孤不如王會稽。」翻復問:「不審豫章精
兵,何如會稽?」對曰:「大不如也。」翻曰:「明府言不如王會稽,謙
光之譚耳;精兵不如會稽,實如尊教。」因述孫策才略殊異,用兵之奇,
歆乃答云「當去」,翻出,歆遣吏迎策。二說有不同,此說為勝也。
翻出為富春長。策薨,諸長吏並欲出赴喪,翻曰:「恐鄰縣山民或有姦變,
遠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喪;諸縣皆效之,咸以安寧。(6)後翻州
舉茂才,漢召為侍御史,曹公為司空辟,皆不就。(7)
(6)《吳書》曰:
「策薨,權統事。定武中郎將暠,策之從兄也,屯烏程,整帥吏士,欲
取會稽。會稽聞之,使民守城以俟嗣主之命,因令人告諭暠。」
《會稽典錄》載:
「翻說暠曰:『討逆明府,不竟天年。今攝事統眾,宜在孝廉,翻已與
一郡吏士嬰城固守,必欲出一旦之命,為孝廉除害,惟執事圖之。』
於是暠退。」
臣松之案:此二書所說策亡之時,翻猶為功曹,與本傳不同。
(7)《吳書》曰:
「翻聞曹公辟,曰:『盜跖欲以餘財污良家邪?』遂拒不受。」
翻與少府孔融書,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書曰:「聞延陵之理《樂》,
覩吾子之治《易》,乃知東南之美者,非徒會稽之竹箭也。又觀象雲物,察應寒
溫,原其禍福,與神合契,可謂探賾窮通者也。」會稽東部都尉張紘又與融書曰
:「虞仲翔前頗為論者所侵,美寶為質,彫摩益光,不足以損。」
孫權以為騎都尉。翻數犯顏諫爭,權不能悅,又性不協俗,多見謗毀,坐徙
丹楊涇縣。呂蒙圖取關羽,稱疾還建業,以翻兼知醫術,請以自隨,亦欲因此令
翻得釋也。後蒙舉軍西上,南郡太守麋芳開城出降,蒙未據郡城而作樂沙上,翻
謂蒙曰:「今區區一心者,麋將軍也;城中之人,豈可盡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
籥乎?」蒙即從之;時城中有伏計,賴翻謀不行。關羽既敗,權使翻筮之,得兌
下坎上,節,五爻變之臨,翻曰:「不出二日,必當斷頭。」果如翻言,權曰:
「卿不及伏羲,可與東方朔為比矣!」
魏將于禁為羽所獲,繫在城中,權至,釋之,請與相見。他日,權乘馬出,
引禁併行,翻呵禁曰:「爾降虜,何敢與吾君齊馬首乎!」欲抗鞭擊禁,權呵止
之。後權于樓船會群臣飲,禁聞樂流涕,翻又曰:「汝欲以偽求免邪?」權悵然
不平。(8)
(8)《吳書》曰:
「後權與魏和,欲遣禁還歸北,翻復諫曰:『禁敗數萬眾,身為降虜,
又不能死。北習軍政,得禁必不如所規。還之雖無所損,猶為放盜,
不如斬以令三軍,示為人臣有二心者。』權不聽。群臣送禁,翻謂禁
曰:『卿勿謂吳無人,吾謀適不用耳。』禁雖為翻所惡,然猶盛歎翻
,魏文帝常為翻設虛坐。」
權既為吳王,歡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陽醉不持;權去,翻起坐,權於
是大怒,手劍欲擊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農劉基起抱權諫曰:「大王以三爵
之後殺善士,雖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賢畜眾,故海內望風,今一
朝棄之,可乎?」權曰:「曹孟德尚殺孔文舉,孤於虞翻何有哉?」基曰:「孟
德輕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義,欲與堯、舜比隆,何得自喻於彼乎?」
翻由是得免。權因敕左右:自今酒後言殺,皆不得殺。
翻嘗乘船行,與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驅曰:「避將軍船!
」翻厲聲曰:「失忠與信,何以事君?傾人二城,而稱將軍,可乎?」芳闔戶不
應而遽避之;後翻乘車行,又經芳營門,吏閉門,車不得過,翻復怒曰:「當閉
反開,當開反閉,豈得事宜邪?」芳聞之,有慚色。
翻性疏直,數有酒失。權與張昭論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語神
仙,世豈有仙人邪!」權積怒非一,遂徙翻交州。雖處罪放,而講學不倦,門徒
常數百人;(9)又為《老子》、《論語》、《國語》訓注,皆傳於世。(10)
(9)〈翻別傳〉曰:
「權即尊號,翻因上書曰:『陛下膺明聖之德,體舜、禹之孝,歷運當
期,順天濟物。奉承策命,臣獨抃舞。罪棄兩絕,拜賀無階,仰瞻宸
極,且喜且悲。臣伏自刻省,命輕雀鼠,性輶毫釐,罪惡莫大,不容
於誅,昊天罔極,全宥九載,退當念戮,頻受生活,復偷視息。臣年
耳順,思咎憂憤,形容枯悴,髮白齒落,雖未能死,自悼終沒,不見
宮闕百官之富,不覩皇輿金軒之飾,仰觀巍巍眾民之謠,傍聽鍾鼓侃
然之樂,永隕海隅,棄骸絕域,不勝悲慕,逸豫大慶,悅以忘罪。」
(10)〈翻別傳〉曰:
「翻初立《易》注,奏上曰:『臣聞六經之始,莫大陰陽,是以伏羲仰
天縣象而建八卦,觀變動六爻為六十四,以通神明,以類萬物。臣高
祖父故零陵太守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輿令成,纘述其業
;至臣祖父鳳,為之最密;臣亡考故日南太守歆,受本於鳳,最有舊
書,世傳其業,至臣五世。前人通講,多玩章句,雖有祕說,於經疏
闊。臣生遇世亂,長於軍旅,習經於枹鼓之間,講論於戎馬之上,蒙
先師之說,依經立注。又臣郡吏陳桃夢臣與道士相遇,放髮被鹿裘,
布《易》六爻,撓其三以飲臣,臣乞盡吞之,道士言《易》道在天,
三爻足矣;豈臣受命,應當知經!所覽諸家解,不離流俗,義有不當
實,輒悉改定,以就其正。孔子曰:「乾元用九而天下治」,聖人南
面,蓋取諸離,斯誠天子所宜協陰陽、致麟鳳之道矣!謹正書副上,
惟不罪戾。』翻又奏曰:『經之大者,莫過於《易》。自漢初以來,
海內英才,其讀《易》者,解之率少。至孝靈之際,潁川荀諝,號為
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至所說「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顛倒反逆,了不可知。孔子歎《易》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
所為乎!」以美大衍四象之作,而上為章首,尤可怪笑!又南郡太守
馬融,名有俊才,其所解釋,復不及諝。孔子曰:「可與共學,未可
與適道」,豈不其然!若乃北海鄭玄,南陽宋忠,雖各立注,忠小差
玄而皆未得其門,難以示世。』又奏鄭玄解《尚書》違失事目:『臣
聞周公制禮,以辨上下,孔子曰:「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
然後禮義有所錯」,是故尊君卑臣,禮之大司也。伏見故徵士北海鄭
玄所注《尚書》,以〈顧命〉康王執瑁,古「【月】」似「同」,從
誤作「同」,既不覺定,復訓為杯,謂之酒杯;成王疾困憑几,洮頮
為濯,以為澣衣成事,「洮」字虛更作「濯」,以從其非;又古大篆
「丱」字讀當為「柳」,古「柳」、「丱」同字,而以為昧;「分北
三苗」,「北」古「別」字,又訓北,言北猶別也。若此之類,誠可
怪也。〈玉人職〉曰天子執瑁以朝諸侯,謂之酒杯;天子頮面,謂之
澣衣;古篆「丱」字,反以為昧;甚違不知蓋闕之義。於此數事,誤
莫大焉,宜命學官定此三事。又馬融訓註,亦以為同者大同天下,今
經益「金」就作「銅」字,詁訓言天子副璽,雖皆不得,猶愈於玄。
然此不定,臣沒之後,而奮乎百世,雖世有知者,懷謙莫或奏正。又
玄所注五經,違義尤甚者,百六十七事,不可不正。行乎學校,傳乎
將來,臣竊恥之。』翻放棄南方,云:『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
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弔客;使天下一人知己
者,足以不恨』。以典籍自慰,依《易》設象,以占吉凶。又以宋氏
解《玄》,頗有繆錯,更為立法,并著〈明楊〉、〈釋宋〉,以理其
滯。」
臣松之案:翻云「古大篆『丱』字讀當言『柳』,古『柳』、『丱』同字
」,竊謂翻言為然。故「劉」、「留」、「聊」、「柳」同用此字,以從
聲故也,與日辰「卯」字字同音異。然《漢書》〈王莽傳〉論卯金刀,故
以為日辰之「卯」,今未能詳正。然世多亂之,故翻所說云。荀諝,荀爽
之別名。
初,山陰丁覽,太末徐陵,或在縣吏之中,或眾所未識,翻一見之,便與友
善,終成顯名。(11)
(11)《會稽典錄》曰:
「覽字孝連,八歲而孤,家又單微,清身立行,用意不苟,推財從弟,
以義讓稱。仕郡至功曹,守始平長。為人精微絜淨,門無雜賓。孫權
深貴待之,未及擢用,會病卒,甚見痛惜,殊其門戶。覽子固,字子
賤,本名密,避滕密,改作固。固在襁褓中,闞澤見而異之,曰:『
此兒後必致公輔。』固少喪父,獨與母居,家貧守約,色養致敬,族
弟孤弱,與同寒溫。翻與固同僚書曰:『丁子賤塞淵好德,堂構克舉
,野無遺薪,斯之為懿,其美優矣。令德之後,惟此君嘉耳。』歷顯
位,孫休時,固為左御史大夫;孫晧即位,遷司徒。晧悖虐,固與陸
凱、孟宗同心憂國,年七十六卒。子彌,字欽遠,仕晉至梁州刺史。
孫潭,光祿大夫。徐陵字元大,歷三縣長,所在著稱,遷零陵太守;
時朝廷俟以列卿之位,故翻書曰:『元大受上卿之遇,叔向在晉,未
若於今。』其見重如此。陵卒,僮客土田,或見侵奪,駱統為陵家訟
之,求與丁覽、卜清等為比,權許焉。陵子平,字伯先,童齓知名,
翻甚愛之,屢稱歎焉。諸葛恪為丹楊太守,討山越,以平威重思慮,
可與效力,請平為丞,稍遷武昌左部督,傾心接物,士卒皆為盡力。
初,平為恪從事,意甚薄,及恪輔政,待平益疏;恪被害,子建亡走
,為平部曲所得,平使遣去,別為佗軍所獲。平兩婦歸宗,敬奉情過
乎厚。其行義敦篤,皆此類也。」
在南十餘年,年七十卒;(12)歸葬舊墓,妻子得還。(13)
(12)《吳書》曰:
「翻雖在徙棄,心不忘國,常憂五谿宜討;以遼東海絕,聽人使來屬,
尚不足取,今去人財以求馬,既非國利,又恐無獲。欲諫不敢,作表
以示呂岱,岱不報,為愛憎所白,復徙蒼梧猛陵。」
《江表傳》曰:
「後權遣將士至遼東,於海中遭風,多所沒失,權悔之,乃令曰:『昔
趙簡子稱諸君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諤諤。虞翻亮直,善於盡言,國之
周舍也。前使翻在此,此役不成。』促下問交州,翻若尚存者,給其
人船,發遣還都;若以亡者,送喪還本郡,使兒子仕宦。會翻已終。
」
(13)《會稽典錄》曰:
「孫亮時,有山陰朱育,少好奇字,凡所特達,依體象類,造作異字千
名以上。仕郡門下書佐,太守濮陽興正旦宴見掾吏,言次,問:『太
守昔聞朱潁川問士於鄭召公,韓吳郡問士於劉聖博,王景興問士於虞
仲翔,嘗見鄭、劉二答,而未覩仲翔對也。欽聞國賢,思覩盛美有日
矣,書佐寧識之乎?』育對曰:『往過習之。昔初平末年,王府君以
淵妙之才,超遷臨郡,思賢嘉善,樂采名俊,問功曹虞翻曰:「聞玉
出崑山,珠生南海,遠方異域,各生珍寶。且曾聞士人歎美貴邦,舊
多英俊,徒以遠於京畿,含香未越耳。功曹雅好博古,寧識其人邪?
」翻對曰:「夫會稽上應牽牛之宿,下當少陽之位,東漸巨海,西通
五湖,南暢無垠,北渚浙江,南山攸居,實為州鎮,昔禹會群臣,因
以命之。山有金木鳥獸之殷,水有魚鹽珠蚌之饒,海嶽精液,善生俊
異,是以忠臣係踵,孝子連閭,下及賢女,靡不育焉。」王府君笑曰
:「地勢然矣,士女之名,可悉聞乎?」翻對曰:「不敢及遠,略言
其近者耳。往者孝子句章董黯,盡心色養,喪致其哀,單身林野,鳥
獸歸懷,怨親之辱,白日報讎,海內聞名,昭然光著。太中大夫山陰
陳囂,漁則化盜,居則讓鄰,感侵退藩,遂成義里,攝養車嫗,行足
厲俗,自揚子雲等上書薦之,粲然傳世。太尉山陰鄭公,清亮質直,
不畏彊禦。魯相山陰鍾離意,稟殊特之姿,孝家忠朝,宰縣相國,所
在遺惠,故取養有君子之謨,魯國有丹書之信。及陳宮、費齊皆上契
天心,功德治狀,記在漢籍。有道山陰趙曄,徵士上虞王充,各洪才
淵懿,學究道源,著書垂藻,駱驛百篇,釋經傳之宿疑,解當世之槃
結,或上窮陰陽之奧祕,下攄人情之歸極。交阯刺史上虞綦毋俊,拔
濟一郡,讓爵土之封。決曹掾上虞孟英,三世死義。主簿句章梁宏,
功曹史餘姚駟勳,主簿句章鄭雲,皆敦終始之義,引罪免居。門下督
盜賊餘姚伍隆,鄮主簿任光,章安小吏黃他,身當白刃,濟君於難。
揚州從事句章王脩,委身授命,垂聲來世。河內太守上虞魏少英,遭
世屯蹇,忘家憂國,列在八俊,為世英彥。尚書烏傷楊喬,桓帝妻以
公主,辭疾不納。近故太尉上虞朱公,天姿聰亮,欽明神武,策無失
謨,征無遺慮,是以天下義兵思以為首。上虞女子曹娥,父溺江流,
投水而死,立石碑紀,炳然著顯。」王府君曰:「是既然矣,潁川有
巢、許之逸軌,吳有太伯之三讓,貴郡雖士人紛紜,於此足矣。」翻
對曰:「故先言其近者耳,若乃引上世之事及抗節之士,亦有其人。
昔越王翳讓位,逃于巫山之穴,越人薰而出之,斯非太伯之儔邪?且
太伯外來之君,非其地人也。若以外來言之,則大禹亦巡於此而葬之
矣。鄞大里黃公,絜己暴秦之世,高祖即阼,不能一致,惠帝恭讓,
出則濟難。徵士餘姚嚴遵,王莽數聘,抗節不行,光武中興,然後俯
就,矯手不拜,志陵雲日。皆著於傳籍,較然彰明,豈如巢、許,流
俗遺譚,不見經傳者哉?」王府君笑曰:「善哉話言也!賢矣,非君
不著。太守未之前聞也。」』濮陽府君曰:『御史所云,既聞其人,
亞斯已下,書佐寧識之乎?』育曰:『瞻仰景行,敢不識之?近者太
守上虞陳業,絜身清行,志懷霜雪,貞亮之信,同操柳下,遭漢中微
,委官棄祿,遁迹黟、歙,以求其志,高邈妙蹤,天下所聞,故桓文
林遺之尺牘之書,比竟三高。其聰明大略,忠直謇諤,則侍御史餘姚
虞翻、偏將軍烏傷駱統。其淵懿純德,則太子少傅山陰闞澤,學通行
茂,作帝師儒。其雄姿武毅,立功當世,則後將軍賀齊,勳成績著。
其探極祕術,言合神明,則太史令上虞吳範。其文章之士,立言粲盛
,則御史中丞句章任奕、鄱陽太守章安虞翔,各馳文檄,曄若春榮。
處士鄮盧敘,弟犯公憲,自殺乞代。吳寧斯敦、山陰祁庚、上虞樊正
,咸代父死罪。其女則松陽柳朱、永寧翟素,或一醮守節,喪身不顧
,或遭寇劫賊,死不虧行。皆近世之事,尚在耳目。』府君曰:『皆
海內之英也!吾聞秦始皇二十五年,以吳越地為會稽郡,治吳。漢封
諸侯王,以何年復為郡而分治於此?』育對曰:『劉賈為荊王,賈為
英布所殺,又以劉濞為吳王。景帝四年,濞反,誅,乃復為郡,治於
吳。元鼎五年,除東越,因以其地為治,并屬於此,而立東部都尉,
後徙章安。陽朔元年,又徙治鄞,或有寇害,復徙句章。到永建四年
,劉府君上書,浙江之北,以為吳郡,會稽還治山陰。自永建四年歲
在己巳,以至今年,積百二十九歲。』府君稱善。是歲,吳之太平三
年,歲在丁丑。育後仕朝,常在臺閣,為東觀令,遙拜清河太守,加
位侍中,推刺占射,文藝多通。」
翻有十一子,第四子汜最知名,永安初,從選曹郎為散騎中常侍,後為監軍
使者,討扶嚴,病卒。(14)汜弟忠,宜都太守;(15)聳,越騎校尉,累遷廷
尉、湘東.河間太守;(16)昺,廷尉、尚書、濟陰太守。(17)
(14)《會稽典錄》曰:
「汜字世洪,生南海,年十六,父卒,還鄉里。孫綝廢幼主,迎立琅邪
王休;休未至,綝欲入宮,圖為不軌,召百官會議,皆惶怖失色,徒
唯唯而已,汜對曰:『明公為國伊、周,處將相之位,擅廢立之威,
將上安宗廟,下惠百姓,大小踴躍,自以伊、霍復見。今迎王未至,
而欲入宮,如是,群下搖蕩,眾聽疑惑,非所以永終忠孝,揚名後世
也。』綝不懌,竟立休。休初即位,汜與賀邵、王蕃、薛瑩俱為散騎
中常侍,以討扶嚴功拜交州刺史、冠軍將軍、餘姚侯,尋卒。」
(15)《會稽典錄》曰:
「忠字世方,翻第五子。貞固幹事,好識人物,造吳郡陸機於童齓之年
,稱上虞魏遷於無名之初,終皆遠致,為著聞之士。交同縣王岐於孤
宦之族,仕進先至宜都太守,忠乃代之。晉征吳,忠與夷道監陸晏、
晏弟中夏督景堅守不下,城潰被害。」
忠子譚,字思奧。《晉陽秋》稱譚清貞有檢操,外如退弱,內堅正有膽幹
。仕晉歷位內外,終於衛將軍,追贈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16)《會稽典錄》曰:
「聳字世龍,翻第六子也。清虛無欲,進退以禮,在吳歷清官;入晉,
除河間相,王素聞聳名,厚敬禮之。聳抽引人物,務在幽隱孤陋之中
。時王岐難聳,以高士所達,必合秀異,聳書與族子察曰:『世之取
士,曾不招未齒於丘園,索良才於總猥,所譽依已成,所毀依已敗,
此吾所以歎息也。』聳疾俗喪祭無度,弟昺卒,祭以少牢、酒飯而已
,當時族黨並遵行之。」
(17)《會稽典錄》曰:
「昺字世文,翻第八子也。少有倜儻之志,仕吳黃門郎,以捷對見異,
超拜尚書、侍中。晉軍來伐,遣昺持節都督武昌已上諸軍事,昺先上
還節、蓋、印綬,然後歸順。在濟陰,抑彊扶弱,甚著威風。」
評曰:虞翻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然權不能容,非曠宇也。陸績之於揚《玄
》,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嚴周矣;以瑚璉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賊
夫人歟!張溫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備,用致艱患。駱統抗明大義,辭切理
至,值權方閉不開。陸瑁篤義規諫,君子有稱焉。吾粲、朱據遭罹屯蹇,
以正喪身,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