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辯慧。祖父瓊,初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
^^^^^^
關於黃琬的字「子琰」,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說:
惠棟曰:「《文選》注引范書作『公琰』。」
惠棟指出:《文選》注所引用的古本范曄《後漢書》,
是把黃琬的字記載為「公琰」的。
若是《文選》注的說法屬實,
黃琬的字實際上就有可能是『公琰』;
如此一來,
黃琬就會和另一位也取名作「琬」的三國人物『撞字』了!
對!沒錯!
就是「蔣琬」啦!
: 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
: 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
: 詔,而深奇愛之。後瓊為司徒,琬以公孫拜童子郎,辭病不就,知名京師。
: 時司空盛允有疾,瓊遣琬候問,會江夏上蠻賊事副府,(1)允發書視畢,
: 微戲琬曰:「江夏大邦,而蠻多士少。」琬奉手對曰:「蠻夷猾夏,責在司
: 空。」因拂衣辭去,允甚奇之。
: 稍遷五官中郎將。時陳蕃為光祿勳,深相敬待,數與議事。舊制,光祿
: 舉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異者為茂才四行。(2)時權富子弟多以人事
: 得舉,而貧約守志者以窮退見遺,京師為之謠曰:「欲得不能,光祿茂才。
: 」(3)於是琬、蕃同心,顯用志士,平原劉醇、河東朱山、蜀郡殷參等並
: 以才行蒙舉,蕃、琬遂為權富郎所見中傷,事下御史中丞王暢、侍御史刁韙
: ,韙、暢素重蕃、琬,不舉其事,而左右復陷以朋黨,暢坐左轉議郎而免蕃
: 官,琬、韙俱禁錮。
: 韙字子榮,彭城人。後陳蕃被徵,而言事者多訟韙,復拜議郎,遷尚書
: 。在朝有鯁直節,出為魯、東海二郡相。性抗厲,有明略,所在稱神;常以
^^^^^^^^^^^^^^
針對上面標記起來的這段文字,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說:
錢大昕曰:「漢制:諸侯王國稱『相』,郡稱『太守』。
此『郡』當為『國』之誤。」
如果依照錢大昕的看法來更動上列〈黃琬傳〉中的文字,
就會變成下面這樣:
『出為魯、東海二國相』
: 法度自整,家人莫見墯容焉。
: 琬被廢弃幾二十年。至光和末,太尉楊賜上書薦琬有撥亂之才,由是徵
: 拜議郎,擢為青州刺史,遷侍中。中平初,出為右扶風,徵拜將作大匠、少
: 府、太僕,又為豫州牧;時寇賊陸梁,州境彫殘,琬討擊平之,威聲大震,
: 政績為天下表,封關內侯。
: 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徵為司徒,遷太尉,更封陽泉鄉侯。卓議遷都
: 長安,琬與司徒楊彪同諫不從,琬退而駮議之曰:「昔周公營洛邑以寧姬,
: 光武卜東都以隆漢,天之所啟,神之所安。大業既定,豈宜妄有遷動,以虧
: 四海之望?」時人懼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諫之,琬對曰:「昔白公作亂於
: 楚,屈廬冒刃而前;(4)崔杼弒君於齊,晏嬰不懼其盟。(5)吾雖不德
: ,誠慕古人之節。」琬竟坐免。卓猶敬其名德舊族,不敢害。後與楊彪同拜
: 光祿大夫,及徙西都,轉司隸校尉,與司徒王允同謀誅卓;及卓將李傕、郭
: 汜攻破長安,遂收琬下獄死,時年五十二。
: 論曰:古者諸侯歲貢士,進賢受上賞,非賢貶爵土。升之司馬,辯論其才,
: 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祿之。(6)故王者得其人,進仕勸其行,
: 經邦弘務,所由久矣。漢初詔舉賢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
: 亦貢士之方也。中興以後,復增敦朴、有道、賢能、直言、獨行、高
: 節、質直、清白、敦厚之屬,榮路既廣,觖望難裁,自是竊名偽服,
: 浸以流競,權門貴仕,請謁繁興。自左雄任事,限年試才,雖頗有不
: 密,固亦因識時宜,而黃瓊、胡廣、張衡、崔瑗之徒,泥滯舊方,互
: 相詭駮,循名者屈其短,筭實者挺其効;故雄在尚書,天下不敢妄選
: ,十餘年閒,稱為得人,斯亦効實之徵乎?順帝始以童弱反政,而號
: 令自出,知能任使,故士得用情;天下喁喁仰其風采,遂乃備玄纁玉
: 帛以聘南陽樊英,天子降寢殿,設壇席,尚書奉引,延問失得;急登
: 賢之舉,虛降己之禮,於是處士鄙生,忘其拘儒,(7)拂巾衽褐,
: 以企旌車之招矣!至乃英能承風,俊乂咸事:若李固、周舉之淵謨弘
: 深,左雄、黃瓊之政事貞固;桓焉、楊厚以儒學進,崔瑗、馬融以文
: 章顯;吳佑、蘇章、种暠、欒巴,牧民之良幹;龐參、虞詡,將帥之
: 宏規;王龔、張皓,虛心以推士;張綱、杜喬,直道以糾違;郎顗陰
: 陽詳密,張衡機術特妙;東京之士,於茲盛焉!向使廟堂納其高謀,
: 彊埸宣其智力,帷幄容其謇辭,舉厝稟其成式,則武、宣之軌,豈其
: 遠而?(8)《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可為恨哉!及孝
: 桓之時,碩德繼興:(9)陳蕃、楊秉,處稱賢宰;皇甫、張、段,
: 出號名將;王暢、李膺,彌縫袞闕;(10)朱穆、劉陶,獻替匡時;
: 郭有道獎鑒人倫,陳仲弓弘道下邑;其餘宏儒遠智、高心絜行、激揚
: 風流者,不可勝言。而斯道莫振,文武陵隊,在朝者以正議嬰戮,謝
: 事者以黨錮致灾。往車雖折,而來軫方遒。(11)所以傾而未顛,決
: 而未潰,豈非仁人君子心力之為乎?嗚呼!
: 贊曰:雄作納言,古之八元。
: 舉升以彙,越自下蕃。(12)
: 登朝理政,並紓灾昏。(13)
: 瓊名夙知,累章國疵。(14)
: 琬亦早秀,位及志差。(15)
: (1)副本詣公府也。
: (2)久次謂久居官次也。
: (3)能音乃來反。
: (4)《新序》曰:
: 「白公勝將弒楚惠王,王出亡,令尹、司馬皆死,勝拔劒而屬之於
: 屈廬曰:『子與我,將捨子;不我與,將殺子。』屈廬曰:『《
: 詩》有之曰:「莫莫葛虆,延于條枚,愷悌君子,求福不回。」
: 今子殺子叔父而求福於廬也,可乎?且吾聞之,知命之士,見利
: 不動,臨死則死,是謂人臣之禮;故上知天命,下知臣道。其有
: 可劫乎?子胡不推之!』白公勝乃入其劒焉。」
: (5)解見〈馮衍傳〉。
: (6)《尚書大傳》曰「古者諸侯之於天子,三年一貢士。一適謂之好德,
: 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有功者,天子賜以車服、弓矢,號曰
: 命。諸侯有不貢士謂之不率正,一不適謂之過,再不適謂之傲,三不
: 適謂之誣;誣者,天子絀之,一絀以爵,再絀以地,三絀而爵地畢」
: 也。
: (7)拘儒猶褊狹也。
: (8)而,語辭也。《論語》曰:「豈不尔思,室是遠而。」
: (9)碩,大也。
: (10)彌縫猶補合也。《詩》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 (11)《廣雅》曰:「遒,急也。」
: (12)彙,類也。《易》曰:「以其彙征吉。」彙音謂。
: (13)紓,解也,音式余反。
: (14)疵,病也。
: (15)志意差舛,不能遂也。差音楚宜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