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參考讀史方輿紀要
《禹貢》揚州之域。古廬子國也。春秋時舒國地。戰國時屬楚。秦屬九江郡。漢為九江
、廬江二郡地。後漢因之。三國魏為重鎮。曹操表劉馥為揚州刺史,建州治於合肥。晉為
淮南、廬江二郡地。東晉僑置南汝陰郡。梁天監五年,置豫州。七年,改為南豫州。太清
元年,改為合州。北齊兼置北陳郡。隋初郡廢,改曰廬州。大業初,曰廬江郡。唐亦曰廬
州。天寶初,曰廬江郡。乾元初,復故。楊吳置昭順軍 《薛史》:後唐長興二年,詔升
廬州為昭順軍。蓋遙領也 。南唐曰保信軍,後周因之。《五代史》:顯德五年,置保信
軍於廬州。蓋因南唐舊名也 。宋仍曰廬州,亦曰保信軍。建炎初,淮南西路安撫司治此
。元初置淮西總管府,尋改廬州路。明初改廬州府,直隸京師,領州二、縣六。今仍為廬
州府。
府為淮右噤喉,江南唇齒。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則可以西問申、蔡,北向徐、壽
,而爭勝於中原;中原得合肥,則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三國時,吳人嘗力爭之。魏主
曰: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賊來輒破之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爭也。
蓋終吳之世,曾不能得淮南尺寸地,以合肥為魏守也。南北朝時,合肥常為重鎮,淮西有
事,必爭合肥。隋欲圖陳,先以韓擒虎為廬州總管,其後出橫江,渡採石,金陵在掌中矣
。唐初,廬州屢為盜賊所窺伺 隋大業十三年,賊帥李通德寇陷合肥義寧。初,賊帥張善
安陷廬江 。及乾符亂起,廬州實為戰守之沖 乾符三年,王仙芝陷廬州。龍紀初,又為孫
儒所陷 。楊行密創緒於此,遂克並有淮南,及南唐喪淮南,惟廬州最後下 周顯德五年,
取淮南十州,南唐以廬、舒、蘄、黃四州獻於周 。宋南渡以後,廬州尤為要地,往往拒
守於此,為淮西根本。嘉熙之季,杜杲猶力守廬州,屢挫蒙古之兵,豈非形勝所在哉?明
初創起江淮,亦克廬州而版圖日廓。郡居江淮襟要間,固不可以緩圖也。
簡單的說,顧祖禹認為,北方政權、南方政權,佔領合肥的一方,
就可以掌握戰略主動權,佔有淮南。
※ 引述《GroveStreet (jerseyfan)》之銘言:
: 標題: [討論] 孫吳攻打合肥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 時間: Sat Sep 5 22:23:19 2020
:
: 如題所述,五度攻打合肥城(或合肥新城)
:
: 可謂孫吳於赤壁之戰後最有存在感的北伐時刻
:
: 其他時間幾乎都是在抵禦曹魏的南侵
:
: 當然從結果來看,孫權打四次都奈何不了合肥守軍
:
: 還一度被張遼的威震逍遙津殺得魂飛魄散
:
: 第五次的諸葛恪原本都快成功了,但最後又中計導致功虧一簣
:
: 以局部戰術面而言,合肥守軍可謂完敗孫吳
:
: 不過我更好奇的是,孫吳攻打合肥的戰略目標究竟是什麼?
:
: 從第一次跟第四次的戰役結果觀之
:
: 孫權明顯就是不敢跟曹魏援軍正面衝突
:
: 因此應該不存在「圍點打援、殲敵於野戰」的雄心氣魄
:
: 但若單純只是想打下曹魏的邊防重鎮、開啟北進之路
:
: 以五次交戰的激烈程度來看,到手的合肥城肯定是半殘狀態
:
: 用這種態勢迎擊曹魏援軍,出城野戰似乎還是無法避免的結局
:
: 到頭來還是必須大幹一場
:
: 所以回到本文主題,孫吳攻打合肥的戰略目標究竟是什麼?
:
: 以最快速度拿下合肥+修補城防+擊退曹魏援軍,以利後續北伐大業?
:
: 還是其實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拿下合肥,採取攻勢只是為了避免長期處於被動局面?
:
: 希望能聽聽版友們的想法,感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