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鄭太(泰)列傳中,有一段鄭泰關於董卓軍v.關東軍「十勝十敗」的分析,因為
太長了所以不貼上來。這段話是對董卓說的,雖有些部分是拍董卓馬屁,但整體來說是滿
中肯的。
先說關東軍這邊幾個明顯的劣勢。
第一,關東地區(兗豫冀青徐+荊北+三河)等地本來就是東漢的太平內地,沒有戰事當
然也沒有必要屯駐強兵,惟一可能比較像樣的軍隊應是設在魏郡的黎陽營。184年黃巾之
亂可以一下搞那麼大,主要也是因為地方政府不事武備之故,而平定黃巾的主要將領也沒
一個來自關東地區的,可見這地區戰力薄弱。
因此189年的討董聯盟雖然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人」的喊,但其士兵乃至士官素質大
概不怎麼樣,可能還是靠農民兵或是地方的警察部隊湊成的軍隊。
第二、這些討董的幾位頭領袁紹、袁術、張邈、劉岱等上任多半是188年9月以後的事
,而聯盟起兵是在189年1、2月,他們可能連自家辦公室都還摸不熟,更不要說整合地方
軍事資源了。因此聯軍起兵後有很長一陣子就是停在酸棗、河內、魯陽,可能也不是說這
些方鎮沒進取心,實在是因為後勤跟不上就像疫苗就是送不到一樣。
第三、這些討董方鎮幾乎全部沒有戰爭經驗,他們可能前幾個月在洛陽殺了一些手無
寸鐵的可憐宦官,但指揮作戰、管理部隊還是頭一遭。關東真正有實戰經驗的幾個方陣,
像陶謙、公孫瓚、陳王劉寵等並不在聯盟中。
簡單來說,從統帥、將官、士官、士兵到後勤,關東聯盟其實都還是菜鳥聯盟。因此
可以理解為何對董卓第一戰是曹操領兵,因為他已經是相對有實戰經驗的人選了(打過黃
巾)。這樣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公孫瓚一個小小的校尉可以那麼囂張,為什麼袁術要搭上孫
堅,為什麼劉備、呂布、張楊、張繡這些浪人部隊如此受歡迎,可以到處靠行,因為有實
戰經驗(不論勝敗)的部隊就是個寶。
因此當時最有力的應該是韓馥,他手上有麴義這個東區王牌,還有像張郃這種打過黃
巾的士官。袁紹大概是遇到麴義之後才轉大人。
回過頭說董卓這邊。
漢末涼州軍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體系。最強的應該是段熲一系,段熲是桓帝年間平羌功
臣、羌人屠夫,在西線作戰10年,殺東西羌合計約6萬,因此練出一支強悍殘酷的部隊。
段熲退休後,棒子應該是交給他的兩個得力副官:夏育與田晏,但夏、田二人在177
年北伐鮮卑之戰中全軍覆沒,被貶為庶民,段熲自己也在179年因為宦官後臺垮臺下獄自
殺。他們留在涼州的下屬(可能是護羌營與湟中義從的中高階士官)所受待遇大概也很糟,
最後在184年底集體叛變,領袖幾經變動後,最後便是我們熟知的馬騰、韓遂勢力。
東漢劉陶上書:「西羌逆類,私署將帥,皆多段熲時吏,曉習戰陣,識知山川,變詐
萬端。」可見段熲舊部是這批涼州叛軍的骨幹,大概也說明為何這批叛軍那麼硬,
第二的體系是皇甫家人馬,從皇甫規到皇甫嵩,例如我猜測麴義是皇甫嵩帶出來的。
188年,皇甫嵩第二次出鎮三輔,與董卓各帶二萬人抗擊涼州叛軍,這四萬人應該是當時
東漢帝國最精銳的實戰部隊,皇甫嵩也在陳倉成功重挫叛軍。189年董卓東行帶走自家人
馬五千人,皇甫嵩就就帶著剩下的部隊留在長安,後來董卓用皇帝名義徵招皇甫嵩,大概
也收編了這支部隊,大大進補。
第三個體系就是董卓自家人馬。從帳面上看,董卓早年戰績不算出色,184年惟一有
記載的就是擔任張奐司馬、擊破東羌的一戰。我會認為,董卓其實是個保守作戰、以保存
部隊為原則的將領,他原本在東漢軍方中算不上咖,直到177年東漢北伐鮮卑慘敗,一下
掉了太多星星,董卓才慢慢嶄露頭角。
董卓與部屬的關係顯然相當緊密,乃至郭汜李傕這些瘋子在他麾下都能正常發揮。他
又併吞了丁原與皇甫嵩的部隊,關東軍那些少爺兵於是不是對手。直到來了個比較會的孫
堅才把董卓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