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刪
雖然覺得我寫完會被噓不切實際,
但是我想就藉著這個標題來談一下我自己對於考大學的想法,
這是我心中的建議,不喜歡也可以不要相信、採用。
我就順著感覺打,如果有不明白處我再進行解釋。
我今年暑假過了就升大三,目前主修歷史系 ,雙主修中文系。
今年我的身邊很多親友都要踏入大學階段,
其中包括我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妹。
雖然我只大他兩歲左右 ,
但是這兩年的差距我幾乎看到我們這個世代所面臨最嚴重的問題,
也許這個問題來自台灣教育改革的失敗 ,
但是我想 沒有跟著教改跟著前進的家長態度也是主要原因。
我上大學之時毫無疑問的就填選了歷史中文等系別,
因為我確定那是我想做的 ,
不是為了生計 ,我就是想讀這兩個科系。
也許每個年代都會存在 ,
有別於我這樣目標明確、對未來茫然的人群 ,
但是我在我妹這代看到更多這樣的人。
今年我在幫我妹篩選志願時,他的志願從心理系企管系傳播系旅遊系都想過,
但是每每我跟他確認他又會改變主意。
結果她用了44級分的成績上了科大的物流管理系,
原因大半是她不想考指考。
也許很多人認為,現在就逼他做決定很殘忍,
但是我進了大學才明白,不逼他才是真的對他殘忍。
我讀的是歷史系、中文系,從我入大學我就明白,
有一群人就是擺明了瞧不起我們。
他們認為我們就是讀涼系,讀死書,未來沒出路。
但是我真的踏入了這些領域,我才認清了這兩個領域有多難進入。
而那些以為進來這類「涼系」就可以順利畢業的人,
在他們意料之外的一個個被淘汰退學、休學。
既然如此,究竟為了什麼進大學?我認為這就是問題所在。
總說什麼上了大學有文憑,才有競爭力。
但是說明白一點,不得以的情況下去念的東西,甚至根本沒有好好念過,
一張文憑代表了什麼競爭力?
另一方面又要說,上了大學好好讀,再唸研究所。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還是為了文憑。
但是研究所的設立不是為了讓學生多得一張文憑,
而是為了讓學術更有內容才對吧?
我明白說,上大學、考研究所的目的本不應該是讓我們找到好工作,
而是讓我們在各自的學術領域更有貢獻,
那不僅僅只是靠著對未來的希望就能堅持的,
更多的是對所學抱持的興趣與熱情。
考大學前的我不懂,
雖然我現在明白,但我也只能在這邊跟大家說我的感想
我想大部份的人也不能接受,
因為現實跟理想是不符合的,現實就是每間公司都看著文憑選人才。
但至於研究所,我認為並沒有必要執著一定要考。
如果不喜歡讀書的人,我還是勸你不要浪費時間讀研究所,
理由兩點,
一、研究所要寫論文,準備工作就是要讀很多書跟相關資料。
二、如果只是想用已經有的題材再去做其他大同小異的研究,
只能說你不只是在浪費你的金錢和時間,也是在浪費學校的資源。
最後我想說,我不想戰科系,也不想引發爭端,
但是我想為歷史系平反,我們並非涼系。
和我同校的同學,聽到我們的作業量也不會認為我們很涼,
我們要看的書、內容也不是高中歷史課本上寫的那些東西,
我們所做的是盡可能了解過去,
不過我想讀歷史的人可能都說不明白自己在讀什麼
因為不管怎麼說,歷史都是一個建構的過程,
每個人的見解不同,我們讀出來的東西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