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38503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的全球最佳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以及上海交大排名公認為
世界三大高教指標。每年台灣的大學入榜幾校、排名升降,都備受社會矚目。過去十年來
,台灣瘋狂追逐世界百大排名,為了迎合這些排名指標,大學也成了教授生產論文的工廠
。
這些指標中,學術研究占分極高,而學術研究又以論文發表數量、論文引用次數最易「改
善」,所以不少頂尖大學鼓勵教授發表論文,尤其是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以篇數計價、
頒獎金。長期下來,台灣學者有人可一年發表20、30篇,是國外學者產量十倍以上,淪為
「論文製造機」。
長期只拚論文數量、不管品質的苦果,在這次台大排名下挫的結果中顯現。因為這次學術
研究指標中,有國際學者對各大學學術研究印象與評價的問卷調查。台灣的學術論文篇數
、引用次數,在美國許多研究網站上都獨占鰲頭,但留給國際學界的印象卻很模糊,指標
分數當然偏低。
大腦無法像機器一樣大量生產,真正有亮點的論文需要時間醞釀,就像華裔數學家張益唐
沒沒無名多年,一篇質數定理論文就撼動數學界,絕不是政府砸錢拚論文、拚排名就能獲
得的成就。
台灣從政府到學界,都應好好藉此次挫敗思考,大學存在的價值為何?拚世界排名的目的
為何?人才應大力投資,但不能被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