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來源:自由時報
◎情報內容:
記者林曉雲、黃以敬/專訪
技職學校就是要讓技職人才閃耀的地方!準教育部政次、台大副校長陳良基受訪表示,他
上任後的挑戰之一是要讓技職回歸技職的本色。高職八成在爭升學、科大要併校去搶高教
經費的現況,都不適當。
陳技職不是「黑手」 善用學生潛能
良基強調,「技職教育」不等同「黑手教育」,有技職校長告訴他,家長不想讓孩子變成
黑手,所以不讓孩子念技職。辦技職教育如只想到車工,這是學校沒有與時俱進、培養出
對的人才。有無善用學生的實作潛能,課程及就業等相關配套資源有無到位,才是關鍵。
許多學生在國際技職競賽得獎,保送科大後卻常因學科卡關而敗陣,外界質疑技職拚升學
、科大重學術,讓技職教育走偏多年。陳良基表示,科大的實作課程應要有一定的高比例
,台科大目前約三成,教部可政策性要求再提高。但因產業變化快、分科分系也要給彈性
。而在社會已有地位的技術達人,如果進到教育系統,也不應和一般教授同等對待評比,
技職教育需要更多檢視與改革。
鼓勵大學研發 無產出 「錢都白投了」
針對台灣高教陷入學用落差大的困境,陳良基則表示,台灣學術界雖可做出和全世界平起
平坐的前瞻研究,卻多只能停留在「論文」階段,缺少「實體驗證」的支援、沒有技術團
隊試量產,難以真正成為新創產業。國家每年投入數百億經費,有研發卻未能產出,「錢
都白投了,是不對的。」
陳良基指出,目前大學有「前瞻研究」,台灣產業卻大多還在「代工」,面對中國的加工
競爭下,台灣代工產值減少,大學人才卻只能做低薪工作,這是不對的。
陳良基強調,科技新創在大學,知識累積也在大學,學生跟著教授學習,有了寬廣視野和
創新點子,政府就要把學術和產業間的斷層「連起來」,「學和用是二條平行線才造成學
用落差,史丹佛和矽谷的合作是學用合一很好的成功例子。」
台灣的大學現在只有「零和一」的選擇,教授擔任「企業董監事」與「教授」只能二選一
,美國則是「零到一」有多元選擇;教授開公司也可授課,有很多空間可創業或與產業合
作。
陳良基指出,納稅人投入那麼多錢給大學做研發,研究成果應是要創造更多全民福利。學
者做出很棒研究後,可交由學校代管、招標技轉,創新研究的利益分配也可讓獨立公正團
隊或委員會來決定,國家法令就是「把線畫好」,但要讓有能力的教授可以「走大路」,
把技術變產值。這條路打通,納稅人交的稅才能產生更大效益,大學也才能有新生機。
◎原始連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8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