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欣賞有人提出在香港唸書的反面心得,當然也有人有所反駁。
這又沒什麼大不了的,
光是在台灣,肯定有人讀了台大後不適應,也有人在台大如魚得水,
何況是要跑去環境完全不同的異地唸書?
就算只是個人的問題,但是也相當程度上反映去香港後可能會受到的心理衝擊,
讓考慮去香港的人可以有更多元的資訊,考量自身的狀況後再做定奪,
我完全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以下就幾個我有心得的點囉嗦一下
一,世界排名
如果一間學校除了世界排名以外,講不出有什麼實際上優於別人的東西,
實在是很虛妄,
何況這種世界排名幾乎都是商業排名,性質類似天下雜誌沒事排的各種OOXX大學排名。
有人提到的QS,就是被抨擊得最厲害的例子。
偏坦大英帝國系列的學校只是表層,
如果仔細看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和 評分的子項內容,就發現很荒謬,
QS的排名是用問卷形式,其回收程度與有效度都是問題
事實上就有港中大的教授指出這種方式的缺點
http://columns.etnet.hk/column/index.php/internationalaffairs/francislui/34808
更嚴重的是,看看各大學的評分細項,
會發現很多學校在一些評分項如國際師生、師生比等,是付之闕如的,
換言之,就是這些學校並沒有提供類似的資訊給QS,
可是QS還是繼續排它的名次,發它的新聞稿 ?!!!
另外,學校的特性不同,
像是美國的長春藤大學 ; 美國的上流菁英階層培養大學,
他們的國際學生評分都低得可憐,所以QS排名也都很慘,
柏克萊加州大學,因為公立大學的屬性,是走類似台大的大型公立學校路項,
因此師生比分數非常低,結果QS排名也很低。
但事實上,無數國際學生想進這些大學卻不得其門而入呢…。
柏克萊大學至少還能講出她有92位諾貝爾獎得主是校友or 教授
而去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 發展Fin-FET的胡正明教授,則是台大與柏克萊的校友
曾經在台積電擔任技術長,現任Berkeley EECS 教授
請問你的大學除了排名以外,還講得出什麼呢?
在選擇學校時,盡力去調查學校對大學部學生的教育方針,訪問實際就讀體驗,
了解校風、開課內容、學校培養學生的實際資源、教授指導學生的態度,
才是真正盡心的表現。
二,去矽谷工作
其實畢業後去矽谷工作並不是只在特定大學才做得到,只是多數做得到的人不會四處講
我就遇過畢業自台灣某國立大學 (非四大哦)的人在蘋果電腦做硬體工程師…
事實上,矽谷的頂級公司,
光是擁有OPT+STEM extension的 Berkeley、Stanford、CMU等校友就用不完了...
如果是非美國的大學畢業,H1B真的是很大的問題,不只實力要有,還要有運氣。
就算公司要你,抽不到也是沒用的。
如果是想到矽谷工作的,洗個美國的學歷吧。
三,我去了XXX就是因為我不想回台灣
嘛…這也是看個人的主觀印象啦。
本人目前在矽谷以北的某間公立大學唸書,遇到的人,不論是在職或是在唸書,
多數只是想在美國賺到幾桶金後回台灣…反而意志堅定想待在美國一輩子的是少數
很多人都說矽谷好,矽谷妙,矽谷呱呱叫,
但事實上只有真的待在這裡的人才知道箇中滋味。
那些在開戰的人,你們都才唸大學沒多久。
等你們體會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再回來看現在講的這些言論,多數人會覺得羞於面對的。
四,台灣的學校給分很鬆?!!
有人提到台大管院給分很高,我也略有所聞,但是我沒真的和管院的人討論過,就不提了
台大的工學院,一般全班的平均給分大概在B+ ~ A- 之間,個別教授會略有差異
我現在在唸的學校,一樣工學院,不過是研究所,
事實上給分也差不多在這個區間。
不過我們的及格標準可能比較高,像我的系要求研究上的GPA要達到3.5
台大研究所的標準則是3。
其實給分寬鬆是一種普遍趨勢啦,各位請自行google: ivy league GPA inflation
最後,忘了高中階段的豐功偉業吧,大學之後才是人生真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