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常有人把在學校的生活跟出社會工作一起類比
大致就是把對老闆的態度套用在對老師身上
比如絕對服從體制.規則...之類的
雖然個人也不是什麼學權鬥士 但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如果說國中是義務教育 那上學是個人義務那還說得過去
不過高中開始就是非強制性的教育了阿
就我而言 學生是付錢買了"聽課"的權利
(之所以說聽課 而非吸收知識 是因為並非所有課堂都能獲取想學的知識)
而老師則是收了錢的"課程產出"者
當然這跟什麼師生之情也不衝突
不過那應該是在這個原則之外的吧
所謂的尊師重道 也應該是出於學生個人的情感抉擇
而非變成學習這件事的前提吧
換句話說 學校對於學生在學習之外的諸多規範 真的有正當性嗎@@
比如
幾點要到校 課堂上不能吃東西 作業一定不能不寫
午休不能亂跑 不准翹課....等
這時候就會常有人說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
那出社會難道也是這種態度嗎?
可是工作時自己是收了報酬的生產者
為此服從各種規範好像也是個人權衡後的選擇
但在學校裡 學生不算是消費者嗎@@
購買了課程之後應該是享有使用它們的權利
而非 非使用它們不可的義務 吧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 一個學生 尤其是高中生
(畢竟國中以下是義務教育 大學以上就又沒那麼多規範了)
真的有必要接受那麼多的校規限制嗎@@
最近因為制服問題被記大過
不由得一直思考這個問題
好奇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