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ahoo168 (鬼島書森)》之銘言:
: 這應該也沒有什麼確定的答案
: 只是好奇大家的看法
: 每個人身邊應該都有以下兩種人
: A : 念很久 但永遠考不好
: B : 隨便念 隨便考都頂尖
: 不禁好奇成績好到底是天生如此
: 還是後天硬拼的呢?
: 或者說 在多大的天賦差距內
: 是靠努力能彌補的呢?
: 大家怎麼看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算天份還努力?
我認為用對方法才是關鍵,其次則是努力,
不過我沒有什麼滿級分或台大醫科的成就可以佐證,
聯考成績以PTT的標準來說也只能算中上,
要怎麼看待我的論點就請自行斟酌。
基本上大多數人的智商都是在同個常態區間,
或有些許聰明愚笨之別,只是這差別極為細小,
並不是造成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
我不否認有所謂的天才存在,
國中、高中階段都有認識幾位那種全國級強者,
他們思考之快、記憶之強,著實令我望塵莫及。
後來那幾位皆是台大電資、國立醫科之流,
但這類案例實在是極少數,沒必要和他們比,
而其餘99%的人都是平凡人,
用對方法和足夠的努力,絕對夠使你站在平凡人的頂點。
以我的狀況來說,我不但不是天才,
智商測驗更不到100,論資質應該是中偏下,
曾有大學同學問我是怎麼考上該間系所的,
因為我是他這輩子見過數一數二笨的人XD
我很早就認清自己有多笨,
所以拼了命去找適合我這種笨蛋的念書方法。
方法這種東西沒有絕對好和絕對壞,
大方向可能相同,細節部分會因為個人習慣和特質須作微調,
然而台灣的師資不論質還是量都不足,
沒辦法「因材施教」,找出適合每位學生的教學方式,
因此能依靠的還是只有自己。
譬如我高一上成績大概校排30~40%,
高一下最後一次段考期間發現了自己念理科的一些問題,
高二三念得比高一還輕鬆,校排反而穩穩留在前10%。
該問題說起來其實挺有趣,
我個人沒辦法像多數人那樣一心二用,也就是邊聽課邊抄筆記,
那將導致我吸收效率極低,從此我便不再於上課時間作筆記,
但上課聽過、理解的知識記著一陣子倒沒問題,
再利用課餘時間自行整理出我看得懂就夠的濃縮版筆記。
又如上大學後先用高中的念書方法應付,
結果大一二成績一度掉到系排80%,
之後一樣是認真檢討後,調整了一些做法,大三四後衝回前20%。
事倍功半不是最糟,真正慘的是事倍功零,
偏偏台灣人崇尚莫名奇妙的甘草精神,
以為做不好就是不努力,以為努力就能克服一切,
殊不知若方法不對,再花多倍努力,得到的效益也很低。
每個人適合的方法不同,所以照抄特定範本未必有效,
有時當你發現努力和效益太過不成比例時,
不彷試著把腳步放慢,檢討一下是否努力錯方向了,
再參考他人的做法或建議稍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