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法律系畢業後不論當大法官、司法官、律師的核心本質
跟史前遠古時期 到 信史後的"巫師" "神棍" "乩童" "宗教人士" "道士 尼姑 和尚"很像
他們都是靠 「闡釋權」、「解釋」 模糊語言與文字 (特別是中文的含糊不清語意超多)
越要寫作文 寫得滿篇琳瑯滿目 寫(講)得越天花亂墜 越會解釋 對法律系(司律)發展越好
再加上多多少少賦予其「神格性」
統治者或本身就深具統治者身分 給他們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威
所以造成 法律系 很屁的一種 反近代科學 的奇葩現象 (因為就是靠解釋 闡釋 在唬人)
但從人類歷史的軌跡 長河 長卷(卷軸) 攤開來看 這種靠解釋權
替執政者 或 替自己本身 作威作福的 在歷史上 就是__(樂)__(色)
其實從這種法律系本質的核心論
法律系學生沒考上 律師 司法官 在現在這個社會 最容易轉職的行業應該是
廟公 廟祝 乩童 巫師(薩滿教等等) 宗教斂財人士 道士 尼姑 和尚 宗教家 和 電視名嘴
甚至發展成 詐騙集團 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
法律系國考 就是古代科舉考試的遺毒、遺緒至今
古代科舉 古人有很多會背書的狂人
但也有考很久的 像宋朝蘇家父子 兒子考上了,結果老爸還沒考上
徐光啟 (42歲中了第88名進士)
徐光啟是明末的廉臣明相,更是士大夫中極少數非常有遠見的人。
他以自身所見所聞與親身經驗寫成《農政全書》,被後人稱為農業百科全書的科技著作。
此外,他與傳教士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並主持《崇禎曆書》的編修工作,
掀起了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探求科學真理的熱潮,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
出生於明末的他[徐光啟],19歲時他考取了秀才,
因為家境貧窮,只好走向十分艱辛的科舉道路。
很可惜,從秀才到進士,他走了二十幾年!
徐光啟自嘲嘆道:「我輩爬了一生的爛路(科舉之路),甚可笑也!」
宋應星 (29歲開始,45歲放棄科舉入仕的念頭)
凡是研究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沒有不引用他所寫的《天工開物》。
這本書是歷史上第一個從專門技術的角度,整理研究農業和手工業的技術百科全書。
科舉制度對他而言是個惡夢。
他「五上公車不第」,耗去他大半生的年華。
他在寫序時complain道:「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宋朝37沒考上算正常 50歲才考上還可以
清朝也有不少人物3X歲才考上
但多少考上科舉的古人 你又認識幾個? 他們家當官宦的宅第 有輪到你們繼承嗎? 見過嗎?
撐起中國科技的這些名人多半都是科舉制度下的受害者。
這也是為什麼自明清以後,中國的科技之所以會落後外國的主因之一(另一個為儒家思想)
科舉取士扼殺了不少這類的人才!
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在一定意義是可說是科技實力的挨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