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
酸民口中「不公平」的繁星計畫,教會我如何兼顧活動及課業
◎新聞來源:(請填入媒體名稱)
關鍵評論
◎新聞日期:
2019/04/03
◎新聞內容:
文:黃薇帆(繁星入學生,目前就讀政大)
每年繁星結果放榜,在各大報總是會出現許多「XX級分上X大」的新聞,如果學生的學測
成績不夠高,總會引起「網友」們的群起激憤。
繁星制度面臨許多質疑聲,但身為一名繁星生,我認為繁星制度能夠達成實質平等,且繁
星入學的學生表現並不如外界所認為的會比較差,因此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繁星制度目前面臨的質疑如下,許多人認為這個制度對於那些認真讀書,在學測上考到好
成績,但校內競爭較強而無法藉由繁星制度入學的人不公平,因為各大學校的優先評比順
序為在校成績百分比最先,其次才可能開始評比學測成績,學生可能為了爭取前幾個百分
比,選擇到社區高中、偏鄉學校就讀。也有人對繁星入學的門檻提出疑慮,認為繁星的門
檻無法保證繁星生在學校的成績,造成資源浪費。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網站上的繁星制度簡介寫道:「『大學繁星推薦入學』招生管道係
延續繁星計畫『高中均質、區域均衡』之理念由高中向大學校系推薦符合資格的學生,提
供各地區學生適性揚才之均等機會,並引導學生就近入學高中。」由此簡介可看出繁星制
度設立的目的是讓各地區學生都能適性揚才,不再糾結於明星高中,而是就近入學,達到
區域均衡、資源平衡的成效。
外界經常質疑繁星的分配對於較有能力者不公,但我認為繁星的公平性在於平衡社區學校
和明星高中的資源不均,許多偏鄉學校所獲得的教育資源比較少,環境也較艱困,因此學
生難以和明星高中具有豐富資源的學生相抗衡。繁星透過合理的差別待遇,讓每個學生擁
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展現實質平等,並達到區域均衡、資源平衡的成效,是給予這些學生
的機會和選擇的權利。
至於外界對於繁星生在大學時表現的質疑,大學招聯會曾經在2017年針對100至103年度,
經由不同管道(繁星入學、學測申請及指考分發)入學的學生,分別在65所大學的成績表
現進行統整,繁星入學的學生休學比例為4.92%,相較於申請入學的6.26%和指考分發的
9.29%低非常多;而在成績排名前5%的人數比例部分,繁星入學、學測申請及指考分法的
比例分別為17.19%、10.45%和9.60%,繁星入學的比例也較高。
會有這樣的結果,我認為是因為繁星生所需具備的條件,是必須在高一、高二——這兩年
也常是活動較多的時候——維持自己的成績水準,而繁星生在這個時候就能夠訓練自己的
時間規劃、心態穩定等等有利於大學生活的能力。
如何兼顧學校活動及課業,是我以繁星為目標,在高中所學到最重要的,也因為如此,在
高三下學期繁星放榜,確定自己有大學以後,我開始投入各項活動,例如參與畢業典禮的
籌備、協助學測同學進行模擬面試等等,我的成績仍能維持在班排前三。而且繁星制度仍
然設有門檻,學生都必須先達到該科系所設立的門檻才能夠入學,也確保學生應對該系所
具備的能力與素質有達到標準。
我高中就讀的是一所社區高中,因此在我以繁星管道入學政治大學後,也曾經會擔心自己
的能力比不上其他申請入學和指考分發的同學,但經過幾個月後我發覺,因為高中時我便
訓練自己有不錯的定性,升上大學後,即使我每個假日都需要往返新竹進行國樂演出的準
備,我仍然能安排自己每個禮拜抽出固定的時間讀書,尤其在期中考或期末考前,更是能
穩定下來好好讀書。經過一學期,我的成績排名大約在全系的10%,讓我覺得受到非常大
的鼓勵,也對自己在課業活動之間平衡更有自信,也規劃在這個學期參與營隊等等活動,
因為成果讓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因此,面對來自各方對於繁星制度的質疑,我認為繁星確實有達到其制度的目標,也就是
平衡城鄉差距、促進就近入學,讓在非明星高中就讀三年,成績在校內名列前茅的學生有
機會能夠進入自己夢想的校系,各大學也能收到願意為了理想校系堅持努力兩年的學生,
創造雙贏的局面。
◎原始連結:
https://reurl.cc/jQX4L
(標題、內容須與原始新聞相符,否者予以刪文,)
請注意轉貼新聞的字數不列入計算,
↓請在此線下方加入至少20字並超過一行之心得或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