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en17 (祭祀風的人類)》之銘言:
: 版上好像常常聊到這問題 各種新聞也常說學歷不值錢
: 但是學歷真的有貶值嗎?
: 台清交成政還是台清交成政啊?
: 你用PR值來看 學歷真的有貶值嗎?
: 還是真的有人認真的覺得隨便摸魚一個XX大學YY系就跟台清交成政熱門科系依樣意義?
: 台清交成政只是一個籠統的泛稱 不是指台灣只有這5所有意義
: 所以說廣設大學應該是沒有導致學歷貶值 畢竟你是可以區分大學名稱的
: 除非你強行要把所有大學混為一談 但這有意義嗎? 個體非總體
: 當然這是對個人來講 下列來討論一下總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弄一個簡化的模型
: 每年A國有100人考大學
: 從前A國能念大學的只有10個人
: 設念完大學之後平均產值是900 沒念的是500 故這100人總產值是54000
: 後來A國廣設大學 當然也有好大學跟雜牌大學
: 資源也些許的被分散
: 仍然有10個好大學名額 50個普通大學名額 30個爛大學名額 10個QQ沒大學可念
: 設好大學因為資源被分散了 所以平均產值850 普通大學700 爛大學400 沒念500
: 故總產值變成了8500+35000+12000+5000=60500>54000
: 當然具體數字會變動 肯定不是上面指派的模型這麼簡單
: 所以我只能闡述並不能從廣設大學直接推導出這會導致台灣競爭力變差
: 這並不是充分的理由 (當然也有可能導致 只是你必須提出其他證據)
我的想法和這篇有些雷同,
就整體社會的角度,
就算是後面不會唸書的人上了大學,
因為至少上過某些課,除了翹課以外,
4年多少吸收到一些觀念,對於整體社會人的素質都是有提升作用,
對比年紀的大的人,有的只有高中或是高職畢業,
他們就不會懂什麼叫邊際效用遞減等基本經濟學原理的東西,
做決策就會產生許多不理性,
也就是同樣一個人,上大學前和上大學後,多少在觀念上會有所改變,
至少對於知識不會像老一輩的那麼排斥,
也多少懂得利用圖書館查資訊,多少還去過幾次圖書館,
至少不會一直沈迷在打麻將,唱卡拉OK等興趣裡面。
但社會的資源有限,
有限的資源通常會給排名前面的大學生,
不可能人人享受的都均等,
得透過考試競爭那極少數資源,
這應該是目前世界各國的常態。
至於台灣普設大學的制度等於是把整個社會的年輕世代都納入大學系統,
就像基督教越來越多人信一樣,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就「大學生」這個層次的素質來說的確有所下降,
因為以前都是前20%甚至是前10%的人才有機會唸大學。
普遍可讀大學這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就會稀釋了資源給後面的人,
變成前面大學的資源不夠,造成世界大學排名往後走,
所以我一直認為任何的政策都得去比照世界各國的作法,
不可以一昧地依照自已的想法走,
不然別國的前面20%的人的素質若是勝過本國前20%的人,
那麼競爭力就會衰退,目前的台灣就是這走向,
那麼到底是全面品質提升比較好,
還是說乾脆放棄後面的人去成就前端高優質的人,
這後果以我目前的學識也很難去評斷到底好或不好。
歐洲和美國的體制到底誰比較好呢?
這也很難去判斷,
雖說歐洲各國早已失去世界舞台上爭霸的能力,
但至少人民的生活壓力小於美國,
某個角度上來看,輕輕鬆鬆過日子也沒啥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