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SunSky0126大的指正
我在學校只關心高一新生和老師們如何因應新課綱
完全沒想過重考生的問題
根據這個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649984
重考生有另外的系統上傳備審,跟舊課綱的會差不多,也會另訂評分標準
不會因為缺少學習歷程檔案而影響分數
但這個說法實在是太謎了…
原先的備審資料不就是因為大家做得都差不多
大學教授也很難打分數,所以才會發展學習歷程
而且新課綱有許多用來生產「課程學習成果」的實作課程
像是自然科探究與實作、社會科探究與實作、校本課程、多元選修…等
備審資料豐富度的差異 可想而知
為了重考生而另訂制度實在太奇怪了,難道錄取名額也要分開嗎?
我覺得招聯會只是暫時先給個說法,完全沒有在想細節
我也沒在其它官方文件和簡報看到在討論重考生的問題
總之,新舊課綱的課程和系統差異太大,對接困難
重考生應該還是考學測+分科測驗搶分發名額機會比較大
有機會碰到招聯會的人再問看看好了
※ 引述《csjan (...)》之銘言:
: 我是新北市某公立高中的老師,這學年有個新職務,
: 叫做「課程諮詢教師」。這是新課綱實施後才有的編制,
: 通常會是學校裡除了教務主任外,最瞭解新課綱運作的人。
: 108課綱已經實施了,我認為它對高中教學現場和大學升學,
: 都是翻天覆地的影響,但版上卻少有討論。我之後如果有
: 整理了什麼資料,就會發上來跟大家分享。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2z8gNfziU
: 這個影片是在講大學申請入學的審查實務(新舊課綱都是),
: 以及新綱課對入學審查的影響和關聯。以下是我整理的
: 筆記和重點:
: 申請的一階篩選後,大學校方會拿到學生的基本資料和學
: 測成績,接著同學上傳備審,但各科系只會拿到基本資料
: 和備審,「不會」拿到學測成績。
: 各科系的二階(備審面試筆試)審查完之後,將成績和排名傳
: 給校方,由校方將學測和二階的分數加總後再傳給各科系
: ,由科系決定要錄取到第幾名。(正取+備取)
: 中央大學自我檢討,舉了幾個科系,申請入學的備取生的
: 系排名(20%)比正取生(70%)高很多。
: 書審資料同質性過高,也看不出跟科系的連結,所以審查
: 老師只好隨便打分數,打得差不多高,結果就是學測決定
: 一切。另一方面,書審本身缺乏明確的審查指標,故缺乏
: 信度效度。而學習歷程檔案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大學教
: 授最看重的會是「修課紀錄」和「課堂學習成果」。
: 各大學陸續加入「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計畫」, 來發展專
: 業審查,比如說,建立學習歷程評量尺規,對學習歷程的
: 各採計項目分別(1)打分數加總,或是(2)打等第再綜合評量
: 。(註:有點像是Rubrics)
: 清大的招生策略中心主任說,非都會型高中10%~25%的學
: 生,跟都會型高中25%~50%的學生,在清大的表現差不多
: 。但不管是都會還非都會型高中,高中成績在後段的學生
: ,在清大的表現也都是在後段。中央大學的研究結果也差
: 不多是這樣。
: 中央大學研究發現,繁星和申請生,大學成績與高中成績
: 的相關性,遠高於學測成績。不論任何高中,校排5%內的
: 學生進大學後成績都很好,校排85%後的進大學成績都很
: 差。(註:沒有建中最後一名比偏鄉第一名厲害這種事情)
: 進大學後兩種人學業表現最好,一種是很有興趣,一種是
: 很有讀書紀律。
: 中央大學對不同高中的申請生,會根據他的校排去比對該
: 高中過往錄取生的表現,給審查老師們評分建議,而且從
: 101學年就是這樣做了,其他大學也會跟著這樣做,而這樣
: 做是要消除明星高中的迷思。(註:這段很容易誤解,建議
: 看影片39:40左右)
: 學習歷程的多元表現,儘量要放跟申請科系相關的內容,
: 比如說申請資工系不要放短跑冠軍的獎狀。(註:我覺得這
: 見仁見智)參加的社團或活動,重點不是數量,而是有沒有
: 反思。
: 學習歷程體驗網站 http://eptool.cloud.ncnu.edu.tw/
: 可以看到大學是怎麼審學習歷程的。比如說,可以看到高中
: 課程的課程計畫。(註:我之前看到的資料是說,也可以看
: 到該課程的成績分佈)
: 在中央大學,不管社會組還是自然組的科系,女生的成績
: 都比男生好非常多。
: 秀出107年中央大學各科系採取的評量尺規,理工科系比較
: 重學業成績,人社商管比較重自傳、讀書計劃和多元表現
: 。學習歷程檔案實施後,也會有類似的評量尺規。
: 中央大學的校務研究結果,和美國名校們的報告都有相同
: 的結論:高中在校表現和進大學的表現有高度的相關性,
: 比一次性的考試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