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
學測社會科3題送分 考生賺6分
◎新聞來源:(請填入媒體名稱)
中時
◎新聞日期:
2020/2/12
◎新聞內容:
今年大學學測社會科出現許多爭議題,大考中心找大學教授及高中老師開會討論後決定,
單選題第7題、第17題及第24題等3題,因為題文敘述或是選項設計上有疑義,決定到考生
均給分,每題2分,共送6分。
社會科單選題第4題,民國初年新文化運動時期,曾有19歲大學生某甲寫信回家,表示自
己與班上同齡女同學談戀愛,要求取消父母早為他訂下的親事。信中還說:儘管大部分人
都接受父母之命的婚姻,但自己要和傳統勢力戰鬥到底。如果甲身處現在的台灣,當甲向
律師諮詢時,以下何者最可能是律師的回答?
大考中心原先公布的答案是A:如甲與女同學已辦理結婚登記,甲之婚姻未經父母同意無
法生效。不過這個答案引起法律系教授的質疑,大考中心也收到9件關於這個答案的疑義
來函,外界對這題有許多不同看法。
大考中心找專家開會後認為,儘管學生可根據高中階段所學選出A答案,但該選項與民法
規定不盡相符,亦即,未成年人未經父母同意之婚姻雖違反民法第981條:「未成年人結
婚,應得依代理人同意」之要件,但並非無法生效,因為民法第990條尚有「法定代理人
得向法院申請撤銷」之規定。所以,這題決定送分。
此外,單選第17題關於兩人以共同零用錢買小說,其中先看的人看完小說後直接將書買給
二手書店,問所衍生的經濟行為?大考中心說,這題因為題目情境的條件設定不夠清楚,
所以送分。
至於單選第24題則給1902至1933年間,台灣甲、乙兩類數量的比例變化,測驗考生對於日
本統治時期台灣糖業政策及其發展的相關概念。
大考中心找專家討論後認為,這題的各選項均未明列「量詞」,可能導致考生作答時判斷
困難,或是將各選項直接視為間/校等單位數量,而非生產量或人數等數量,造成誤答,
因此決定送分。
◎原始連結: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212001936-260405?chdtv
請注意轉貼新聞的字數不列入計算,
↓請在此線下方加入至少20字並超過一行之心得或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