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清大資工校友, 以前清大電機系孫民教授的大學專題生.
大學畢業後在加拿大的 Uber 工作了近一年, 現在在美國念博士.
因為最近很多人私底下問我這個問題, 我來試著分享我的看法.
八年前, 我高中剛畢業, 不會寫任何程式, 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 同樣糾結於該選清
大還是交大的電資. 如果你跟當時的我一樣, 那我認為選校應該思考哪間學校可以提高你
發展的 "上限" (後面會討論其他的情況).
“上限”, 指的是你念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非常有興趣而且成績不錯,
學校能否提供你在課程以外變強的途徑.
在這個時代, 學校的各個研究領域 (e.g., 資安, 圖學, 甚至是積體電路) 都很可能會接
觸到人工智慧, 因為人工智慧底下最熱門的子方向"機器學習"本質上可以被當成一項建立
模型的工具, 而這正是任何領域都需要的. 如果你同意這樣的前提, 我認為清大電資的資
源是非常棒的.
首先, 孫民與李濬屹老師的學生在訪問國外時已經建立起與國際各個實驗室之間的合作關
係, 訪問的地點包括: Stanford, UC Berkeley, 南加大, 多倫多大學, Uber 自動駕駛實
驗室, UC Merced, Virginia Tech, 德國 Max Plunk Institute, 與日本的 Preferred
Networks. 就算不想出國唸書或工作, 在大學時能去這些地方與高手交流並體驗當地文化
是非常珍貴的機會. 更不用說如果想出國唸書的話, 透過這個方法可以獲得推薦信. 實驗
室過去三年已經有許多人申請上心目中的理想學校, 今年還有破紀錄的 Stanford / MIT
/ CMU / UC Berkeley 全上.
再來, 即使你的興趣不算老師的專長, 老師也能與幫你找來在 Google, Nvidia,
Microsoft, 以及 NEC America 工作的研究員合作指導.
而且, 已經畢業的學長姊現在也仍與老師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關係 (每次回去老師都會請吃
飯XD). 透過老師轉介, 學長姐的分享能幫你少走不少彎路. 如果興趣有重疊的話, 老師
也能幫助你找目前就讀於 MIT / UW / UofT / CMU 等學校的實驗室學長姐合作. 未來,
這些學長姐也可能有機會 host 訪問學生.
最後, 如果完全不想跟國外有瓜葛的話, 老師也與聯發科, appier, 安霸等國內與人工智
慧有關的公司有交流與計畫上的合作. 實驗室也有許多畢業的學長姐在這些大企業工作.
結論: 我不認為清大比交大好, 但我想以校友的角度說明清大有非常好的資源來
提高你的"上限".
以下挑出幾個常看到的論述回答:
交大資工比較軟, 清大資工偏硬體: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 我不覺得清大資工
有什麼該開的軟體課沒有開, 頂多只是有許多額外的硬體課讓你選修. 講得更細的話, 吳
尚鴻老師的軟體實驗, app 開發, 機器學習, 資料庫系統每門課我都修過而且覺得超級棒
收穫豐富. 況且, 在如今國外公開課這麼發達的情況下, 我不認為有哪一門課是非得在學
校上的. 需要實際操作的課程比如積體電路, 兩間學校都很完整. 而且這兩間學校是可以
跨校修課的, 真的有必要就走過清交小徑去對校上課即可.
交大業界人脈比較好: 就我所知, 這跟你在的實驗室老闆是誰關係更大. 等到
要升上碩班時選一個好指導教授比升大學時計較唸清大還交大重要多了. 而且, 升碩班時
從清大換到交大或者交大換到清大的大有人在, 沒有什麼絕對的好壞.
說了這麼多, 那除了"上限"以外的情況呢?老實說,
唸了一段時間以後不是特別有興趣的狀況下, 我認為唸清交差不多.
一定要說區別的話就是清大山上有一類組科系 (比你想像的重要, 唸過就
知道), 校外有清大夜市; 交大出國當交換學生選擇比較多, 校內有小木屋鬆餅. 基本上
不管念哪間學校, 只要你不剛好超級討厭電機或資工並且願意保持高中時的認真程度, 你
的成績應該就會穩穩的落在 70% 以內讓你能順利直升研究所. 如果在碩班期間沒有找到
很雷的老師或擺爛, 你就很有機會進入台積電或聯發科工作賺大錢. 清大或交大對你的影
響比你想像中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