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小弟本日段考歷史,其中一題覺得有些詭異,老師告知其為模擬試題,想與版
上的大家討論https://i.imgur.com/dgC2hTd.jpg
為圖中第十四題,解答給B。因為自己對這方面的歷史有興趣,平日有涉獵一些相關書籍。
納粹政權相當注重電影的宣傳,相關的代表有〈意志的勝利〉、〈奧林匹亞〉。
我認為題目在後半段的敘述上,電影比起廣播是更符合的。
且我在資料中有看到與題目極其相似的描述:https://i.imgur.com/oVzafAS.jpg
老師的觀點是,題幹強調的是「普遍性」、「即時性」,有利於政令宣達,而電影製作耗時
作者:
daipon (冏命)
2020-07-11 22:57:00我猜應該是廣播的普及性吧。像羅斯福爐邊夜談也是透過廣播,比起電影,廣播影響層面會比較多
那個時代最普及的就是廣播,多看紀錄片你就會知道戈培爾常常用廣播演講,這是歷史事實。
作者:
Chalice (殤之聖杯)
2020-07-11 23:03:00我也會選廣播 因為題目説不要讓民眾感到無聊 電影的製作如同樓上講的太費時 廣播 才是比較有效率的方式
我了解戈培爾宣傳的手法是透過多種媒體管道的,四個選項除了電視外,在史實上也都是他善於操弄的工具。但從題幹沒有明顯指出強調的是普遍性這點。反而後面的宣揚文化與藝術,具有聲音與畫面的電影比起只有聲的廣播難道不是效果更好的宣傳嗎
作者:
csghuuguh (ggininder)
2020-07-11 23:24:00不是每個家庭都會去電影院,但幾乎都有收音機
作者:
wen17 (祭祀風的人類)
2020-07-11 23:30:00但是與廣播相反電影院再多也不可能有廣播普及
而1939年,在不包含蘇德臺區與奧地利的德國,電影院有5506家,當年人口普查總人口約為7937萬人。2019年的台灣,電影院為120家,931廳,人口約2300萬人。雖然當時的電影院不能跟現在的電影院直接比較,但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當時電影普及度並沒有想像中低。主要是我把重點放在引號內的後兩行話
廣播的答案我能接受,但D選項的電影我認為除了在「最有效」這點如各位前輩所言遜色於廣播外,以題幹的其他敘述來講「最現代化」、「不讓人民感到無聊」、「宣揚藝術文化」、「最符合現代生活精神」與廣播相比都是較好的選項
作者:
wen17 (祭祀風的人類)
2020-07-11 23:49:00考試不是做學問 要分清楚 考完就結束了
作者:
lin91223 (starbutterfly)
2020-07-11 23:52:00支持原po
後面的敘述應該是在強調內容的取材 而非傳播的媒介不過我還滿喜歡你的思考邏輯以宣傳而言 電影可以先去除啦 普及性到現在還是很低 不過文化跟現代化那些 內容也可以實現到 不一定要用先進科技手段
作者: chmay (夠了吧) 2020-07-12 00:22:00
我看完題目提取的關鍵字會是「最有效」,在後面其他要件相對有討論空間的情況下,最有效會成為判斷答案的關鍵。這算是作答的方式吧,不過原po的思考邏輯很適合研究相關議題~另外就當時的時代背景來說,「最現代化」、「最富有現代精神」的也許是廣播,因為廣播發明的時間其實比電影晚蠻多的,一戰以後才開始普及。
最有效當然是廣播啊如果你能接受廣播是答案,那不就反證了電影不是答案嗎?畢竟是問“最有效”,不會同時有兩個最有效啊我覺得你有點鑽牛角尖了。很明顯廣播一定比電影是更好的宣傳手段,考試要會抓重點。當然如果你是想討論的話那沒關係,不過大考這樣很容易想太多@@
作者:
waes9872 (fu19980908)
2020-07-12 00:59:00我覺得滿直觀就是廣播0.0
作者: short0909 (短短短疼) 2020-07-12 01:53:00
廣播可以邊工作邊聽,這對較貧窮的農工是比較簡單的傳播政令吧
作者:
lovehan (尋找初衷...)
2020-07-12 01:57:00注意一下字數 到了要記得按個Enter
作者:
waes9872 (fu19980908)
2020-07-12 10:38:00樓上不要嚇人家啦Xd
作者:
DoBahaha (Dobahaha)
2020-07-12 13:08:00有些東西想太多你就輸了這是考一般高中生的東西
你講的沒錯,不過這題一般人會選B啦,只是你太聰明了XD
作者:
nrxadsl (異鄉人)
2020-07-17 08:55:00我想這裡的「有效」應該要定義:是指有效率的方便傳達,還是指有效的深入人心,前者選設備便宜取得的廣播,後者選電影,聲光、動態、螢幕的震撼對於印象的深刻不輸只有聲音的傳達,並且不要總是設想把電影侷限只在電影院裡放映的想法,這樣會讓陷入文本主義的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