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高中彈性學習時間 恐淪自習課
◎新聞來源:聯合報
◎新聞日期:2020-09-28
◎新聞內容: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高中階段首度增設每周二至三小時的「彈性學習時間」,提供學生一
門空白課程,進行自主學習、學校特色活動等。但有學者表示,高中彈性學習時間因配套
不足,導致師生不理解自主學習而淪為「自習課」,該新變革恐徒具形式,喪失彈性學習
精神。
近期一項調查發現,有五成五的新課綱高中生認為,自主學習要達到的目標不明確,是最
大挑戰;也有四成四學生認為,不確定自主學習計畫與升學要如何對應;在教師方面,有
五成以上認為自主學習的最大挑戰,是學生「自律不足,忍不住滑手機」。
調查也發現,公立高中尤其明星高中,因校風較自由,學生自主學習的彈性大,提出自主
學習計畫比率低;相較之下,私立高中因為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期待高,老師在自主學
習上的引導、介入較高,提出自主學習的比率達八成三。
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所長劉鎮寧說,新課綱主張自主學習精神,目的是以學生為主體
,每個人的計畫都要多元化;但要達到這個願景,政府必須有系統推動老師培養自主學習
力,否則不了解自主學習精神的老師,只會讓自主學習淪為自習課。
高中優質化暨課綱前導學校北一區召集人薛曉華也說,高中生升大學後,要立刻面臨高度
自由學習階段,高中是關鍵銜接期。
但北市成淵高中英文教師李宜樺說,過去教學被詬病,太填鴨,孩子也欠獨立思考能力;
新課綱彈性學習時間把課表鬆綁「留白」,目的就是讓學生喘口氣,有空白的時間來反思
、或從事自己有興趣的研究。即便彈性學習時間變成「自習課」,只要孩子有學習、而非
休息,不是壞事。
李宜樺也舉例,班上卅四位學生,每個人的興趣及性向不同,未來想就讀的科系也不一樣
,彈性學習時間也讓孩子各自天馬行空做研究,像有學生這學期以日本震災為題,探討日
本常見地震災害,卻仍有很多地區的木造建築沒有抗震效果的背後因素。
小檔案/何謂彈性學習時間
高中新課綱首度新增「彈性學習時間」,依據各校規畫,高中生平均每周可有二至三節堂
數進行彈性學習,例如自主學習、參加學校規畫的選手培訓、充實或補強性教學、特色活
動等。學校也應協助個別學生擬定專屬的自主學習計畫。
◎原始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6885/489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