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莫名奇妙就開始吵繁星制度了哈哈
其實已經有一篇寫的滿接近我的看法了。繁星當初之所以設立,就是為了區域平衡。大家常
引用的「駱明慶~誰是台大生」中,就有統計數據指出都市地區、雙北地區,上頂大(台大
)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地方。這是統計上而言,所以偏鄉也會出現優秀的學生,但比例上
就是比較少。
繁星制度希望製造一個每個學校公平競爭的環境,用在校成績優先比序,讓在校成績好,考
試分數未必非常突出的學生也有機會錄取理想大學(事實上繁星還有檢定標以及其他比序,
不是純靠在校成績而已)希望藉此能夠將教育資源帶給一些些偏鄉、弱勢的學生。
繁星生入學後表現會比其他管道差嗎?好像沒有明確的統計數據出來,但大家都常常抓那種
特例來討論,我所讀的醫學系其實並沒有這樣的情況。
繁星能解決城鄉教育資源不均的問題嗎?顯然不行,從統計來看,繁星有助於更多偏鄉學生
入學,但整體而言頂大學生還是以高所得的人為主。
最重要的是,有錢人永遠比窮人更懂得如何利用升學機制創造優勢。也就是說,一項升學制
度施行久了,只會讓富者的孩子更容易進入理想大學。所以教育才需要改革,透過一次次革
新來促進階級流動。
這樣就可以達成階級流動嗎?答案還是否定的。以上從繁星制度到教育改革,目的都是為了
區域平衡與階級流動,是一種積極性的差別待遇。但是這些措施只是朝這個方向「努力」,
要「實現」這個目標,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