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AfterPhD 看板 #1Ztz257r ]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看板: AfterPhD
標題: [新聞]師長道德勸說擇其所愛難 逾半高中生志向不
時間: Sun Feb 5 23:51:30 2023
110年大學4.3萬人退學 大學推「學士後第二學士」留人
2023-02-04 22:37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112學年升大學各管道將開跑,教育部學校基本統計資訊近日公告110學年數據,大學學士
班退學人數約4.3萬人,較109學年略增,多數理由仍是志趣不合。休退學數高恐浪費高教
資源,大學近年放寬主修、輔系等門檻,有利學生迂迴朝志向前進;亦盼推動學士後第二
學士,加值能力也給予更多彈性。
根據教育部統計,110學年兩學期學士退學人數分別為2萬8567人和1萬4995人,另有約3.2
萬名學生處於休學狀態。退學樣態大宗仍為志趣不合和休學逾期未復學,110上學期因志
趣不合退學者達1.7萬人,下學期亦有逾4000人。
然而109學年退學人數即破四萬,志趣不合的休退學情況嚴峻,監察院便要求教育部改善
。監察院亦約談相關大學代表,退學生多數先前都曾休學,且入學前對科系不認識、缺乏
自身性向志趣者入學後更容易休退學。
台大前校長管中閔曾於演講時指出,志趣不合導致學生不想花時間在學校,台大亦曾調查
,發現學生無論探究能力好壞都有生涯方向不明確的狀況,108、109學年都約四成。
學生對入學感到茫然,大學對此也放寬修業或打造彈性修課機制,讓學生得持續朝志向前
進。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表示,陽明交大推動四年不分系百川學位學程,讓學生在核心
領域中自由組合,未來也不排除擴大百川的學習模式。
陳永富指出,陽交也欲推動「學士後第二學士」,規劃第二學士需48學分,如學生入學時
可能就讀企管相關科系,但就學期間發現未來志向可能在資通訊,便可利用二年制學士後
培養電資才能,若第一學士期間已修讀相關學分,也可以抵免第二學士所需學分,期望明
年七月可初步招生。
台師大教育學院院長田秀蘭則表示,雙主修、輔系等過去都要甄試現在多直接登記修課,
學校降低門檻,入學時志向不在該系,成績不好也難轉走,多會走上重考或休退一途。學
校也推動教育學院學士班,以不分系招收學生,延後分流亦拓展出路,亦聽聞過國外有學
生大一讀法律大二轉讀商,最後選擇從醫,台灣也應有更多彈性機制。
台大近年則推動開放式大學,將學習主導權交還學生。台大表示,校內逾50系所、230種
領域專長模組,讓學生組合學科領域專長,打破選課傳統界線,解決學生不知學什麼、為
何而學的困難。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6950136?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師長「道德勸說」擇其所愛難 逾半高中生志向不明
2023-02-04 22:37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大學學士班近兩學年退學人數逾四萬,主要原因仍為志趣不合。暨南大學校長武東星指出
,台灣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升學動機純粹是「大家都要升學」,高中生鮮有機會探索,幾
乎逾半高中生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升學輔導專家亦認為,無論高中職畢業後主旋律仍是
升學,師長對學生行「道德勸說」,實則應更尊重學生想法。
休退學數字下,多是大學在承擔高中生的迷惘,大學設置各項彈性休業機制、放寬門檻,
除因應時代趨勢,一方面也回應高中生茫然下的需要。
武東星分析,高中生的選擇普遍仍反映父母的心情和期望,父母的期待也轉化成對高中辦
學的壓力,不少升學導向的學校,榜單多列出一年有多少學生進入公立大學,其中又有多
少人進入醫學系、資通訊相關科系,沒有的話就是辦學不利,「學校的好,只是家長期待
的好。」多不是學生真正的期望。
全教總高中職主委張瓊方也坦言,高中生選擇志願仍不脫老一輩影響,教學現場也確實遇
過,家長和老師反應,勸學生不要讀某些校系。不少學生是受了他人建議進入不喜歡的學
系;也有學生是受學長姐影響,認為先上一校科系再雙主修或轉系,其實轉跳學系亦不容
易,也導致部分學生卡關,只能休退學重考。
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則指出,現在學生對未來可以有更多想像,但無論高中
職主旋律還是談升學,且要去社會普遍肯認的科系;甚至高中端做生涯輔導,教師本身對
職業、人生途徑就無太多想像,於是師長對學生行道德勸說,學生就容易去到不願去的地
方。
魏佳卉舉例,國人的觀念仍是一鼓作氣讀完大學,最好22歲畢業出社會,但美國大學生多
自由調配休業時間,或高中畢業先工作,台灣在學制或觀念上都應更重視學生的樣態和想
法。
https://udn.com/news/story/6898/6950138?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休退學人數居高/逾半高中生 志向不明就升學
2023-02-05 02:43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大學學士班近兩學年退學人數逾四萬,主要原因仍為志趣不合。暨南大學校長武東星指出
,台灣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升學動機純粹是「大家都要升學」,高中生少有機會探索,幾
乎逾半高中生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升學輔導專家亦認為,無論高中、高職,畢業後主旋
律仍是升學,師長對學生行「道德勸說」,實則應更尊重學生想法。
休退學數字的反面,多是大學在承擔高中生的迷惘,大學設置各項彈性休業機制、放寬門
檻,除因應時代趨勢,也回應高中生茫然下的需要。
武東星分析,高中生的選擇普遍仍反映父母的心情和期望,父母的期待也轉化成對高中辦
學的壓力,不少升學導向的學校,榜單多列出一年有多少學生進入公立大學,有多少人進
入醫學系、資通訊相關科系,沒有的話就是辦學不利,「學校的好,只是家長期待的好。
」多不是學生真正的期望。
全教總高中職主委張瓊方也坦言,高中生選擇志願仍不脫老一輩影響,不少學生甚至是受
了他人建議,進入不喜歡的學系;也有學生是受學長姐影響,認為先上一校科系,再來雙
主修或轉系,但其實轉跳學系亦不容易,也導致部分學生卡關,最後只好休退學重考。
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表示,現在學生對未來可以有更多想像,但無論高中,
還是高職,主旋律還是談升學,甚至高中端做生涯輔導,教師本身對職業、人生途徑就無
太多想像,於是師長對學生行道德勸說,學生就容易去到不願去的地方。
魏佳卉舉例,國人的觀念仍是一鼓作氣讀完大學,廿二歲畢業,但美國大學生多自由調配
休業時間,或高中畢業先工作,台灣在學制或觀念上都應更重視學生的樣態和想法。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6950207?from=udn-catebreaknews_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