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華語唸法為「西」)走了,西元2016年來了,先祝各位新年快樂~~
回顧西元2015年,由於官方單位的做事風格,影響台灣社福發展的事還真多:
1.<勿讓民代不當干預 危及社工捍衛弱勢權益!>:
http://www.tasw.org.tw/p1-news-detail.php?bgid=2&gid=32&nid=302
2.<社福墊付款卡關 恐影響14萬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4000460-260107
3.<發不出薪水,營造商跳票、包工跑路...》苗栗縣長:從政20多年,最後悔當縣長>: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IndepArticle.aspx?id=27627
4.<台中市社會局長的懇託>: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44538
看了這些事,想起不少大學同學,
可能為得到較高且穩定收入,陸續到官方社福單位工作;
本人也發現不少民間社福團體,資金來源幾乎依賴官方補助,
擔心台灣社工界可能太依賴官方支持,會影響專業自主,
就像日本動畫《航海王》內容提到,國王為對民眾進行高壓統治,
只留下願意配合國王統治的醫生,民眾如要看病,得向國王屈服那樣......
於是想問:難道當社工,得當公務員才可生存???(很重要,所以問號打三次)
難怪會有人「社工、公務員,傻傻分不清楚」!!!(很重要,所以驚嘆號也打三次)
或許這是部分民間社福團體,陸續設庇護工場的原因吧,
除培養服務對象的工作技能,也順便開發收入來源~~
所以本人曾在<請論述「您希望社工專業未來變成什麼樣子?」>作品,
建議執業單位多樣,達到互補效果,
進而認為<社工專業別太依賴官方支持>,也請台灣<社工別怕社福商業化>~~
※後記:
既然有前輩問到「商業化」指的是什麼,是個好問題~~
一般來說,提供社福資源部門通常包括國家、市場、社區,
提供者通常是官方單位、營利企業、民間團體,
而本人所指商業化,就是希望增加營利企業或方案的比例,
透過買賣方式等價交換,減少依賴補助、捐助比例~~
當然未看先猜會有前輩說:那低收入的服務對象怎麼辦?
別擔心,就像「福利多元主義」所說,官方單位、營利企業、民間團體各有存在需要,
且不一定要服務對象直接付社工服務費,還有其他方式,
像是社工發表文創作品、設立專欄、上通告甚至主持節目,宣傳社福服務訊息,
得到一些稿費、版稅、通告費,也是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