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f14mp5.wordpress.com/2016/06/24/1194/
<商業模式有助社福發展>
※內文:
由於人口、社會結構改變,越來越多民眾使用社福服務,而台灣現有社福體系,以官方用
標案、補助,請民間社福團體提供服務為主,由於行政作業複雜、占民間社福團體收入比
例偏高,引起「民間社福團體是官方的一部份」疑慮。
筆者對此建議社福單位、相關專業人員開發商業模式,得到多樣收入來源,確保專業自主
,安心提供優質社福服務。或許有人擔心,無法完全解決官方體制及市場失靈,但實務已
有不少案例,滿足多樣福利需求:
一、經濟保障:雖台灣已有勞保、國民年金、全民健保這類社會保險,讓民眾安心看病、
養老,但很多保險學者早就提醒,社會保險只給基本保障,如要較好保障,最好另買商業
保險。
二、無障礙交通:台灣各縣市官方,自辦或委託民間單位經營復康巴士,方便行動不便的
老人、身心障礙朋友出門,但由於經費有限、考量需求強度,申請資格及理由、接送地點
有不少限制。像是部份地區限戶籍在當地,為看病、工作才可申請,且只接送到鄰近縣市
。不過現在有營利企業,完全自營復康巴士,加上營利性質的無障礙計程車,方便民眾陪
行動不便的老人,到較遠的地區旅遊,或接待外國身心障礙朋友。
三、聽、語障溝通:台灣各縣市官方也自辦,或委託民間社福團體提供手語翻譯、聽打員
派遣服務,讓聽、語障朋友參加演講、研討會這類活動時,了解參與的人在說什麼。
雖參加官方單位、民間團體活動,官方同意補助服務費;但參加政黨、營利企業活動,官
方單位怕違反行政中立、圖利業者,不補助服務費,這時負責派遣的行政人員,會請個人
或單位申請者自費,給手語翻譯、聽打員實質經濟支持,也兼顧聽、語障朋友社會參與。
當然,商業模式不是萬能,仍需透過評鑑、勞動檢查,也可學民眾在個人網站或媒體,發
表商品開箱文、書評模式,由媒體開設專欄,付稿費鼓勵民眾投稿社福服務使用心得,一
起監督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