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彰銀的那些事

作者: lintan (想交個射手女孩)   2015-05-24 16:32:41
彰銀的那些事
彰化商業銀行:
世界排名:274(2013/12)
淨值:119,328M(市佔4.13%) (2014/12/31)
資產總額:1,842,801M(市佔4.33%)
存款餘額:1,444,768M(市佔4.42%)
放款餘額:1,251,260M(市佔4.83%)
國內分行家數:184
員工人數:6,373(平均年齡41.74)(平均服務年資16.63)
海外據點:紐約、洛杉磯、東京、倫敦、香港、新加坡、昆山、昆山花橋支行、東莞、福

華南商業銀行
世界排名:231(2013/12)
淨值:139,894M(市佔4.84%) (2014/12/31)
資產總額:2,216,203M(市佔5.21%)
存款餘額:1,808,385M(市佔5.53%)
放款餘額:1,479,651M(市佔5.71%)
國內分行家數:185
員工人數:7,048(平均年齡43.31年) (平均服務年資18.21)
海外據點:洛杉磯、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深圳、胡志明市、河內代表辦事處、澳
門、雪梨、深圳寶安支行、上海、福州
台灣中小企業銀行
世界排名:414(2013/12)
淨值:62,747M(市佔2.15%) (2014/12/31)
資產總額:1,391,992M(市佔3.27%)
存款餘額:1,133,710M(市佔3.47%)
放款餘額:991,698M(市佔3.83%)
國內分行家數:124
員工人數:4,703(平均年齡45.42)(平均服務年資19.66)
海外據點:洛杉磯、香港、雪梨、上海、布里斯本
彰銀的不幸從一開始命名的時候就已經註定好了。在所有以城市命名的銀行
中,台北銀行被富邦吃下了,從此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老員工幾乎都走的差不
多了,台中銀行除了欺負自己的行員之外,連在台中的風評都普普通通,而高雄
銀行即使有官股的成分,但資產幾乎是所有銀行中最低的,可以說彰化銀行的確
是替彰化出了一口氣,遠勝其它三個以大城市為名的銀行。
同樣是歷史悠久,同樣是三商銀,彰化銀行永遠排名在一銀與華銀之後,連
在成立金控時,都被迫缺席,也許其中一個很大的理由是叫彰化金控或彰銀金控
實在是太不順口了。而在無法成立金控的時候,或許就已經可以預期政府的立場
大概就是要將彰銀賣掉。台灣的民營金控是財團的天下,也是家族企業的天下,
當初國泰併世華銀、富邦吃台北銀,元大吃復華銀,而台新大概就是彰銀了。
只可惜,元大買復華銀,讓國民黨黨庫進補了不少,也幫國民黨處理掉了一
個不賺錢的負擔,也同時免掉了黨營銀行的罵名。
而中信金當初準備插旗兆豐金,一旦成功了中信金大概天下無敵,而台新金
一旦併彰銀成功了,威力也將大增。只可惜,在台灣姓蔡的最大,不論是姓吳還
是姓辜都要往旁邊靠。所以中信金失敗了,少主逃亡海外,最近才回來搞棒球,
而台新與彰銀卻陷入了一個完全無解的窘境。沒辦法,這幾年的合併案,只有姓
蔡的會成功,不論是銀行、保險還是電信業。
原本,彰銀與台新的合併未嘗不是一件同時救二家銀行的好方法之一。畢
竟,彰銀不是金控,存款量第9名在八大行庫中也只贏台企銀,而台新銀雖然是
金控,但存款量0.72兆排名14名,不只遠遜官股行庫,也輸中信、國泰、富邦、
永豐、玉山等民營銀行,可說相當弱勢。而新光、國泰有保險雙引擎,中信託幾
乎是最強的民營銀行,當然更沒有富邦金的政通人和,所以一旦合併成功,新台
新彰銀金控幾乎是僅次於台銀的新銀行,也會是第三大金控。但是,民營銀行要
併官股行庫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富邦併台北銀是小併大,但彰銀的規模
遠大於台北銀,而某種程度台新又不及富邦銀,所以這個併購案可說是難上加難。
吳東亮是很有魄力的,併彰銀的決定也不完全是錯的,如同孔明北伐一樣,
伐亦亡,不伐亦亡,何如伐之?以台新的規模,別說拼不贏官股行庫,連在民營
大銀行中都算是相對弱勢的,如果不賭點大的,幾乎可以說是慢性自殺。而彰銀
在官股行庫中的地位也幾乎與台新相當,是相對看不到遠景的官股行庫之一。但
無奈,台新沒趁彰銀弱的時候抓住契機,反而是在換股的過程中處處高姿態,最
後讓彰銀反撲成功,社會觀感剛好也反對財團,反併購,所以因小利而失大惠,
雙雙陷彰銀與台新與萬劫不復。
台新為了彰銀投入了數百億銀彈,在金融海嘯時差點倒閉,後來也被迫賣出
了金雞母台新證券,元氣大傷。而彰銀,員工整天活在台北銀行的夢魘之中,就
怕那天突然真的被台新合併了,一群年輕的小伙子突然跑進來接管,然後無所不
用其極的逼退彰銀的員工。因此,在合併案未解決的一天,台新與彰銀都沒有力
量做任何改變,原本,就是因為彼此都弱勢,所以才需要合併,結果合併不成,
反而讓原本就不強的力量變的更弱。
說真的,台新實在很倒霉,阿扁為了減少官股數也好,為了撈錢也罷,吳東
亮用求用借用押的湊了幾百億來買彰銀的股權,結果後來彰銀反對,立委反對,
彰銀變成了燙手山芋,成了一家不能合併銀行。那既然不能合併,那將股權賣回
去總行了吧,偏偏又賣不回去,幾百億資金卡死,與彰銀像沒了感情卻又不能離
婚的夫妻一樣,只能掛名為彰銀的大股東,只能看不能摸,互相綁在一起,卻什
麼事也不能做。這禍都是阿扁惹出來的,阿扁被關,阿亮與彰銀的員工應該都很
高興才是。
有人說台企銀與彰銀的工會很強,所以對員工很有利,但很多時候就是因為
公司福利不夠好,所以才需要強力的公會。至少,在八大官股行庫中,的確是最
弱的彰銀與台企銀常常有工會的新聞。沒辦法,因為隨時有被賣掉與併購的危
機,所以需要團結一致對抗外敵。因此,比起其它官股行庫,彰銀與台企銀非常
非常低調,深怕一旦被立委諸公或其它政府官員看到,又會急著將他們賣掉。
事實上,現在沒有人敢碰台新與彰銀的問題,如果台新併不成彰銀,如果彰
銀不想被併,那麼換成其它家民營銀行也一樣併不了彰銀。台新當初花那麼多錢
買,現在股價那麼低,政府無論如何是不可能拿錢出來的,更何況那是扁政府的
爛攤子,擺在那邊讓大家看看阿扁如何圖利財團,如何禍國殃民不是很好嗎?更
何況彰銀本來就是官股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既然賣出去了就算了,
何必自討苦吃。
因此,台新彰銀問題註定無解,曾經有一度讓彰銀員工覺得台新要來了,所
以有些人想辦法退休或開溜,因此需要招新人,但後來發現沒像沒那麼急迫,又
沒那麼急著離開了。因此之前彰銀招了一堆人,但卻都是後補,望穿秋水後才發
現無法進入彰銀,最後只是一場空。沒辦法,因為彰銀的員工也不知道何去何從,
更遑論要顧及新人了。因此,彰銀招暮行員的不確定性最高,福利也差,當然更
不用說所謂的MA還是其它人才的培養了。
很明顯的,彰銀現階段的目標是脫離台新,先不論有沒有可能脫離台新,但
就算脫離了台新又如何呢?金控的門票早就滿了,原本就只比台企銀稍強的國
力,也在合併的過程中消耗殆盡。最近幾年的獲利幾乎都是靠著處理不動產與台
新當初幾百億的資金充起來的場面。近年來各家銀行求新求變,但彰銀的黃金時
間卻在與台新的聚散離合中一點一滴的消逝。更慘的是,目前還看不出解套的可
能,連要認賠計算損失的機會都沒有。
彰銀發展的黃金時間就在與台新的糾纏之間,從馬上任前耗到馬快下台了一
事無成。但員工卻享受了一段美好的黃金時光。每任董事長與總經理到彰銀時,
不管是來自財政部,還是來自台新,大概都會接到一個命令,好好的管好彰銀。
但到底什麼樣才叫做管好彰銀呢?如果把彰銀弄的太好,財政部怕台新又更愛彰
銀,到時候更不想放手,而台新也怕財政部更捨不得彰銀。
反之,如果將彰銀搞爛了,財政部怕彰銀沒賣相,到時候不只台新不要,收
個爛貨回來還會被立委修理。台新則是更怕彰銀爛了,到時候合併不成,要將股
份賣給其它人,也沒人要收。更重要的是,財政部與台新都怕彼此互相指責是將
彰銀搞爛的罪人,這責任可沒人擔的起。同時,也不能用業績壓力把員工逼的太
急,到時候萬一財政部跟台新在爭戰時,一個不小心,也許一點小火花,員工就
藉故上街頭,星星之火就足以燎原。
不像支持林家治理華銀,財政部幾乎都一直監視著台新在彰銀的一舉一動,
而台新有了財政部這對手,也沒多餘的精力去好好的治理台新。當然,台新深知,
如果用台新銀行那一套去管彰銀,那彰銀員工一定是會揭竿起義,跟台新拼個你
死我活。因此,即使吳家內心有千萬個計劃想在彰銀實行,也要等到將彰銀完全
吃下來之後再說。
這幾年,吳家想盡了各種方式想要解決跟彰銀這段孽緣。不論是用低姿態的
請彰銀來併台新,用彰銀的名字作為存續銀行。還是接近用撕破臉的強硬態度來
徵求委託書,想一鼓作氣處理掉彰銀的問題,但最後還是一無所獲。甚至,遇到
了態度比以前更為強硬的財政部,讓台新連維持以前的局面都做不到,在董事席
次上節節敗退,財報變的異常難看,情況比前幾年更糟。
然而,即使台新與財政部的戰爭一直在進行中,彰銀的表現卻沒有比其它官
股行庫差。因為,其它官股行庫的奮起大多是空包彈一場。信用卡從核卡到發卡
的成本至少一千元以上,若加上贈品與對帳單寄發等帳務管理,成本則會更高。
在台灣,大概只有花旗與中信二家的信用卡業務是有賺錢的,而且主要的理由還
是因為刷卡機的量最大。
因此,其它官股行庫即使拼命逼行員推卡,讓數字好看。但許多人情卡,時
間一到就剪卡,根本沒太大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即使辦了不剪卡,大家也都
還是會繼續用民營銀行的信用卡,因為便利程度實在是差太多了。所以,官股銀
行的信用卡業務總是在新官上任時大力推新卡,過沒多久,優惠沒了,或者是時
間過了,就會被剪掉,總是在開卡與剪卡間不斷循環,繞來繞去,市佔率與刷卡
金額又會回到原點,白工一場。
而保險,官股行庫的獎金與升遷制度連要激勵銀行的員工都很困難了,更遑
論要讓旗下的保險與證券子公司的員工像民營銀行一樣動起來。國泰、富邦保險
會賺錢,是因為獎金敢給,而且有強力的後援系統,所以業務員敢衝敢拼。而官
股行庫的保險子公司,整個心態上非常保守,設計出來的產品都非常不吸引人,
根本沒有競爭力。而理賠與保險相關問題咨詢等售後服務光是有上下班時間這一
點就差很多了,提到理賠更是完全不能比。
所以,許多官股行庫曾經試著要弄保險子公司,但算了之後,發現這樣成本
太高,除了產品沒有競爭力,後續的服務又容易引起客訴,倒不如當個中間人,
單純幫國泰、富邦、南山、新光賣保單就好了。純賺手續費,前端的產品設計,
後端的售後服務,就全部交給這些保險公司就行了。省麻煩又能賺錢,保單賣出
去後就是保險公司的事了,一勞永逸,何樂而不為。
而且,銀行為了消耗定存,也怕以後保單會有紛爭,所以特別喜歡賣類定存
保單。而保險公司也喜歡在銀行通路賣類定存保單,因為這樣既可以保住傳統業
務員的飯碗,在跟銀行員解釋時,也比較簡單好懂,以後發生糾紛的機會也比其
它類型的保單來的少。於是,銀行幫保險公司賣保險,保險公司幫銀行消耗定存
的跨業合作就出現了。
因此,最近幾年富邦、國泰、南山的保險獲利大增,很大的理由就是因為幾
乎全台灣的銀行都成了這幾家保險公司的子公司,紛紛在幫這些保險公司賣保
險。只是,這些保險的手續費收入幾乎都是一次性的,上面有逼才有成績,不逼
就沒有,不像存款與放款都是可以與客戶建立長期往來關係的。說白一點,就是
銀行為了多賺手續費收入,將自己定存客戶或長期往來的客戶送到保險公司手
上。讓保險公司只花微薄的錢,甚至是只靠幾張DM,就利用了銀行的通路,也
靠著銀行的信譽,借力使力,就得到了這些可以繳費數年或數十年的寶貴客戶。
也許,某種程度而言,官股銀行是在割自己的肉來壯大國泰、富邦、南山、
新光等幾家保險公司而已。所以,彰銀在保險領域的無所做為也許在某種角度是
保護了自己的寶貴客戶也說不定。扣除這點,彰銀跟許多其它試著想在保險業有
所發展的官股行庫一樣,都可以算是一事無成,頂多就是賣保險的手續費收入比
其它官股行庫少一點而已。
說到基金,不少行員都是拿自己的錢買,閉鎖期一過就贖回來,賠的錢就當
做是不想被上面釘所付的保護費。根本也只是在做表面工夫而已,跟信用卡一
樣,不停的重復上面逼就買,閉鎖期一過就贖回的循環。即使拜託客戶買,也是
等閉鎖期一過,只要報酬率是正的,馬上就趕快請客戶贖回,以免到時候虧錢被
客戶罵。
美其名是銀行無風險的手續費收入。但銀行不想擔風險就表示風險要轉嫁給
客戶。景氣好時,客戶好來好去,彼此相安無事,風向一轉,客訴就不斷,偏偏
金管會又偏向消費者,所以銀行賺了一點手續費,賠了信用,甚至最後還要賠償
客戶損失,得不償失。就像之前雙卡風暴、連動債、最近的TMU,最後都證明這
些短線的獲利,最後還是要吐回來的。
賣了保險、基金,有了手續費收入,要獎勵行員,就多了支出。而行員在推
銷的過程又會減少進行一般業務的時間,也許會因此造成人力短缺而讓客人覺得
服務不周或過度行銷而將存款轉往他行。這一來一往之間,到底能多為銀行創造
出多少利潤?若是再加上萬一以後景氣反轉,客訴與賠償的處理成本,那就更需
要令人好好的算計一番了。
以人民幣業務為例,各大銀行拼了命吸了一大堆定存之後,想說可以放中銀
台北穩穩的賺利差,最後還是抵不過大陸的降息,變成沒啥賺頭,甚至收愈多賠
愈多的窘境。想想看那各大官股銀行搶著做的黃金存摺,現在下場為何?還有那
狂推的高利澳幣、南非幣基金與澳幣保單,現在還有人敢提嗎?可以說,其它官
股銀行在這幾年雖然動作連連,但繞了半天,成效有限,最後還是要靠利差來獲
利。所以,最後繳出成績單時,大家來比的還是利差,而這點,彰銀並沒有比其
它官股行庫差太多。
大概是台新與財政部都想討好彰銀的員工,所以最近加了不少薪。而員工因
為沒有太多額外業務,所以很多行員都早早下班,既少花了不少加班費,也不用
像有些官股銀行一樣,要不停的招人,整個人事成本並不會比其它積極運作的官
股銀行高太多。也因為上面不太給壓力,所以員工很容易就沈溺於在這桃花源之
中,離職率也沒有想像中的高。
於是,彰銀的員工就像身處颱風眼一樣,老員工慶幸又平安渡過了幾年,離
退休又更近了一步,退休之後,到時候彰銀跟台新的發展就與我何干了。新行員
享受彰銀的舒適,雖然升等加薪不易,但比起其它銀行,效能比算高的,所以積
極一點的可以邊準備其它考試,消極一點的靜靜享受早下班的好日子,等待財政
部與台新之間能有個所以然之後再說。
總之,彰銀原本稍勝台企銀,但現在幾乎與台企銀成了官不要,民不收的難
兄難弟。就某種程度而言,台企銀傳出來的親家都是好人家,不是兆豐就是台銀,
即使嫁不掉,至少上面沒有一個像陰魂存在一樣的台新。雖然說,這幾年彰銀員
工過了一段美好時光,但台新的問題依然還沒解決,政黨輪替之後,只怕又將有
一場腥風血雨。現在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實際卻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在彰銀人心中,有台北銀行的例子在前面,超級恐懼會被台新吃掉,但一旦
跟台新關係解除,看看另外二家三商銀的樣子,好像也沒比現狀好多少。也許,
能夠一直維持現狀,是不少彰銀人心中不能說的秘密吧!想進彰銀的人,千萬別
將過去幾年的好日子當成以後的好日子。不進彰銀,彰銀與台新的故事可以當做
阿扁金改的茶餘飯後話題,一旦成了彰銀的員工,一不小心,就會成了一段淒美
的愛情故事了。
作者: AppSync   2015-05-25 00:11:00
優文
作者: sca133   2015-05-25 07:58:00
高手 金改真的很白爛
作者: ron830927 (鬍子滷肉飯)   2015-05-26 00:39:00
員工因為沒有太多額外業務,所以很多行員都早早下班,既少花了不少加班費我還在念書 但爸爸在彰銀當襄理每天為了業績煩惱 沒有提早下班 每天8點出門 晚上7點多才下班回來!可能每間分行不太一樣!?(爸他們公司業績不太好併購那個時間點 我家老爸很怕失業是真的 !
作者: gipu (yes,I do)   2015-05-26 01:14:00
詳細
作者: will9527 (9527)   2015-05-26 23:54:00
其實二者合併,彰銀有轉機,台新也能踏出新的一步
作者: sing80230 (sing)   2015-05-27 01:52:00
這膠著狀況,政府的不定也是原因之一,如今痛苦的都是老百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