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希望我多回應, 其實就是個很簡單的道理;
其實不管 中文 還是英文 謙虛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任何一個語言, 遣詞用字要對應到你現在的影響力 (influence)
王力宏, 在好萊塢試鏡時都被要求講Chiglish, 直到之前演了一個MIT高材生
才可以講他的母語English
林書豪, 之前被前NBA球員酸辮子頭, 但是他現在是生涯年, 他回應得很漂亮
這兩人都是高材生, 高成就, 當然也是母語英文者, 應該沒人覺得他們語言有問題
但他們都下了很多功夫在面對環境的競爭與融入, 也贏得大家的尊重
之前一個老外同事問華人同事, "Can I consult you?"
說實在愣了一下, 不是不知道他想請教同事, 但是native很少會這樣講
最常見的是, "Excuse me, can I ask you a question?" 這樣就很禮貌了
但他知道我們的起手式是 "可以請教你嗎?"
所以他特地調整成這樣, 顯德"溫良恭儉", 而且語法上也是OK的
每一個被他問到的人都感到尊重與舒服, 其實這也是一種智慧, 融入環境還有適應力
這個老外, UCLA, 財星前30, 但是為了report華人主管還有台灣人同事
但是他對到老外同事, 又會簡單回去他們native習慣用法
最常見也用得最好的是政治家 (但是獲不獲得支持又是一回事)
講話本就因人而異, 即使講中文, 也會因對象而有所調整
對小學生講話, 對教授講話, 對老闆講話, 對下屬講話
基本上是四個調性, 只有一個調性, 社交上是會有風險的
日韓語有很多敬語, 我們中文也可以講得很得體有禮
同樣英文也有, 但不像亞洲文化那麼humble
而且那些用法在現在"International English"世代
已經變得Old fashion, 甚至有點虛偽
連政治人物都很少在用, 免得被說不真實
(可觀察最近總統大選, 每一屆特色演說都是"簡單")
但是他們還是可以把他講得很有效果, 這就需要心思
語言是沒有標準, 都是因時因地而變遷
很多Siglish, 或是HK English, 其實都給人很強硬的感覺
是來自於他們平常的環境, 還有很直譯式的華人英文
華人之間聽Siglish還有Chiglish是很快就可以理解的
但這些人如果在歐美工作, 他們的英文又會再次調整
包含印度人也是, 這一切都是因時因地因人
所以中文都要看人而講了, 何況更多人使用的英文呢?
其實不管你是ABC, 留洋, 還是本土, 互相尊重這點上人相處都是一樣的
怎麼說好中文就該怎麼說好英文
會議, 演說或是日常對話, 對到下屬, 同事, 上司
對孩子, 朋友, 還是長輩, 這些關係都是超過表面語言的
英文中文都很重要, 同理還有尊重更重要
一點分享, 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