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無聊回個文
單純解讀一下數據,不做任何政治評論
1.平均數不是中位數,一般來說中位數比較能代表大眾對"中間"的概念
因為中位數受極端值的影響較小
資料1:10,20,30,40,50 平均值=30, 中位數=30
資料2:10,20,30,50,100 平均值=42, 中位數=30
可以把資料2想成貧富差距大的情況
平均值較高,收入位於中低階層的人卻無感
平均值/中位數可以當作一個簡單的指標
這個值越大可想像成有錢人有錢的程度 > 窮人窮的程度
我這邊查到105年的平均月薪(年收入/12)
平均值是48790,中位數是40612
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41083&ctNode=5624
2.ptt是個年輕人比較多的地方
這個統計平均月薪隨著年齡層的分布
https://www.dgbas.gov.tw/public/data/dgbas04/bc4/mpwutility/105/mtable45.xls
可以明顯看出收入是隨著年齡增長的
44歲以下的人平均月薪都是低於中位數
而我猜ptt的用戶多半都在35歲以下吧
而女生的話每個年齡級距平均月薪都不到中位數
所以不要再問為什麼我的薪水沒有到平均值或中位數了
這就跟某年學測放榜記者說數學太難竟然有一半的人不到均標一樣
中位數就是有一半的人薪水都要比這數字低
而這一半又多半是年輕人
3.平均值那麼高是因為貧富差距很大嗎?
之前看到有鄉民提到貧富差距可以用吉尼係數(Gini index)表示
我就去估狗了一下,請看下圖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d/Lorenz-curve1.png
這些曲線是收入分布的累積分布函數(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藍線代表最極端的情況,所有錢都被某一個人賺走
紅線則是實際收入的曲線
紅線通過(60,40)的點,代表薪水在後面60%的人口只賺走了40%總財富
吉尼係數是綠線與紅線圍起來的面積
以聯合國的標準是超過0.4才算高
從這份資料
https://win.dgbas.gov.tw/fies/doc/result/105.pdf
台灣105年的吉尼係數是0.336,比104年的0.338低
我稍微查了一下在已開發國家中台灣是不算高
中國跟美國近年都是0.45以上
當然政治人物講話都有他的考量
只是說大家看到統計數據可以不用這麼敏感
數字不會說話,它代表什麼要自己去解讀
單單一個"平均月薪",的確是沒什麼代表性
月薪低於五萬的人也別氣餒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跟你一樣(107年月薪不到五萬的人大概是70%)
以聯合國的標準是超過0.4才算高
另外補充,以上所用的統計資料都只採計受雇員工
所以也不要再說老闆拉高平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