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我有幾次路過景安捷運站,
也有看到糖果爺爺在車陣中兜售糖果,
但覺得他這樣穿梭實在太危險,
於是我跟閃光就示意他先回到人行道,
那天我們總共買了兩百元的糖果,
但如大家知道的,
爺爺的反應比較慢,
一下買這麼多他算的有點辛苦,
為了避免自己不小心多拿,
我們一個一個確認單價,
爺爺到最後乾脆放棄計算,
捧了一堆給我們,
說因為我們買的很多,
所以不用跟我們算那麼清,
但在我們的堅持之下,
我們還是小心的確認自己沒有多拿才離開,
整個過程爺爺都相當客氣,
也相當謙卑,並沒有讓人感到不舒服之處。
因此當網友說被爺爺碎念時,
我也是感到相當意外,
但當報導出來時,
原本意外的情緒瞬間轉變為火大,
仔細想想這種新聞,
就是在加深我們對這些弱勢(抱歉我知道這樣形容是有點爭議,但暫時先這樣吧)族群的特定印象,
好像這些弱勢者若不符合特定的特質,
譬如卑躬屈膝、客客氣氣、接受幫助時要感動的道謝等等,
這些人就是不值得我們幫助的人,
但是這些人,
也是活生生的人呀!有他的情緒跟他們各自的背景,
並不是說爺爺亂發脾氣是對的,
只是說我們對這些需要幫助的人,
投以的眼光可以不要那麼平面,
爺爺的情緒失控再不應該,
也不會減少他是需要幫助的人的事實,
更不會減少你我都幫助了他的事實,
爺爺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位子上,
我想背後的原因相當複雜,
也許社工之類的人比較有能力去了解,
但新聞這樣片面的報導爺爺的情緒失控,
無疑是把這些需要幫助的人,
推到更極端的位子,
強化大眾對弱勢的特定印象,
讓這些特質成為我們決定是否要出手幫助的因素的話,
那也不過是透過這些人跟其特質,
來滿足我們自己很善良的偽善期待罷了。
最後,希望聯合報可以撤掉這樣的報導,爺爺也能為了生活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