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搭公車是成本最低的方案。
其實用真實世界的思考是沒有錯的。
會覺得不行,是因為各位都忽略了自己開車的成本。
以現實開車來說,一公里的油錢加上保養費以及輪胎錢,大約也要兩三塊。
現實的台中市公車來說,10公里免費,超過1公里也才收1塊,根本超便宜呀!
與現實的差異,大概就是遊戲裡面的市民並不會考慮等待成本,頂多就在站牌等到time out開口袋車離開。
加上市民環保意識非常高,老子就是要開車的非常少。
在規劃的時候要採取和sc2013完全不同的思路才行。
SC2013:強制分配一定比例市民搭乘、只搭一站就下車重新排隊、市民隨機閒晃製造分散流量的假象
C:S:計算通勤成本、不會中途下車、市民不會瞎晃、沒搭到車就口袋車。
SC2013的時候我們採取減少停靠站的策略來解決問題。
C:S則是必須要把大眾運輸路網設置的廣又寬。
一條公車路線不到3站或超過10站,都是比較不理想的配置方案。
每1萬人口少於3條2種類大眾運輸,也是效率不佳的大眾運輸。
另外還要盡可能提高車輛替代率,一定要高於70%。
線型規劃、路線可以很多沒問題。
除非你知道在做什麼,否則不要弄環狀線。
就算你知道你在做什麼,也要盡量減少環狀線。
你知道你在做什麼,就不會用太多環狀線(?
以我個人的習慣來說,公車/輕軌要網狀,地鐵/單軌放射狀,纜車我才會弄環狀來輔助,而鐵路我原則上是專門拿來聯外載旅客用的。
我的城市基本上住宅區和商業區的道路都不是紅的,因為道路使用率非常低。
要練習的話,我推薦各位去工作坊抓台北地圖,然後拿台北捷運和公車圖去拉動線。
正常來說會非常有效率。
高雄就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