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課堂上讀到《莊子‧內篇‧德充符第五》卷首的一段
聽教授漫漫講解之中,忽然「登!」一聲
聯想到〈日光〉歌詞中的一句
於是迫不及待想要掉個小書袋,來跟大家分享這樣(拜託鞭小力些)
故事裡的王駘失去了一隻腳
卻把這一隻腳的失去看作是灑落一把土在地上一樣
箇中的原因即在於,他能夠達到「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的生命態度
如此則「不知耳目之所宜」,於是「遊心乎德之和」
最終接受、甚至忽視那些重大的失去
讀到這裡,冒出的詞句是毫無懷疑是:
「美好是因為無視美好的逝去」
這種滋味很奇妙(Kristeva講的互文性?)
兩則文本講述的是同一種高遠的境界
有種(腦補)看見千古兩人在我面前擊掌的感覺XD
然而要加入他們的擊掌,獲得那樣的生命視野
還需要相當大的努力才行......
(以下節錄自王叔岷先生《莊子校詮》→BTW,很推這個本子XD)
魯有兀(刖足曰兀)者王駘,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常季問於仲尼曰:「王駘,兀
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
,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聖人也。丘也直後而未往耳。
丘將以為師,而況不若丘者乎?奚假魯國!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常季曰:「彼
兀者也,而王先生,其與庸亦遠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獨若之何?」仲尼曰:「死
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无假,而不與物遷,
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謂也?」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
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遊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
 ̄ ̄ ̄ ̄ ̄ ̄ ̄ ̄ ̄
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常季曰:「彼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
 ̄ ̄ ̄ ̄ ̄ ̄ ̄ ̄ ̄ ̄ ̄ ̄ ̄ ̄
常心,物何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
受命於地,唯松柏獨也,在冬夏青青;受命於天,唯舜獨也正。幸能正生,以正衆
生。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
是,而況官天地,府萬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彼
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