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很有趣,我一直在問自己一個軟體系統最重要的是什麼?
以下是我目前給自己的答案,分享出來跟各位版有討論一下。
我覺得效能和可維護性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兩者帶來的價值。
對大部分工程師而言,價值就是能幫股東賺到的錢或省掉的成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公司營收停滯的原因是因為產品效能太差,那效能就有價值。
反之,若停滯的原因是因為新功能開發趕不上用戶需求,可維護性才是價值所在。
我認為所有的技術取捨的關鍵之一是風險管理,
你得到好處,並讓你付出的代價在你可承擔的範圍內。
假設效能和程式可維護性真的只能二擇一:
選擇效能,我可以用更少的資源做到更多的事,但代價是後續程式不好修改。
在資源有限的情境,選擇效能可以帶來更多的價值;
因此在撰寫監控軟體,Log Aggregation 之類必然不能佔用太多資源的系統,
我會優先選擇效能;而針對系統可維護性的問題,我會寫一份好維護的測試,
讓後續即使有需求異動或架構異動也有一個測試把關。
選擇可維護性,我可以得到一份好改的 code,付出的代價是效能相對低下。
在需求易變動的情境,一份好維護的專案不僅僅代表新進人員可以很快進入狀況,
還代表你可以讓你的專案功能馬上對應市場需求做出變動。
(你永遠不知道行銷部的天才們會提出什麼需求)
同時我會想辦法讓系統上雲端,
至少發生效能問題時還有動態擴展或虛擬機資源升級這兩個手段。
對我而言,一切都是情境先決,
先知道戰略目標,再決定戰術手段,最後決定如何管控風險。
題外話,Clean Code 的作者在 Clean Architecture 一書中有提到一個類似的思辨問題:
一個正常運行但不能修改的系統,和一個不正常運行但好修改的系統,那一個重要?
作者給出的答案是:
一個正常運行但不能修改的系統,代表無法對後續的需求更動做修改,
所以這系統終究不能正常運行。
而一個不能正常運行但好修改的系統,可以透過不斷修改讓他可以正常運行,
且不破壞該系統的可修改性,因此該系統終究是能正常運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