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ttCompiler (編譯最佳化)》之銘言:
: 小弟幫朋友代po
: 他目前私立普大資工
: 因為普物一直修不過所以延畢大五
: 目前在外面一家小公司實習一年做前後端 35k
: 雖然是實習但跟全職沒什麼兩樣
: schedule每天排的很滿
: 忙到課業其實無法兼顧
: 主管說你成為正職了話薪水可以變成50k
: 他覺得比起讀書上學更喜歡寫程式
: 因此想說乾脆大學休學去全心投入工作上
: 跟主管要求成為正職
: 一年後再跳槽找更高
: 有工作經驗應該比無經驗的大學畢業有優勢
: 但他也怕說未來其他公司看到學士肄業會有多大影響
: 此外多益有金色在這個情況能加多少分
看到這篇讓我回想起我十年前在這個板上寫的文章
都十年了,學歷通膨應該是更加厲害了,只可惜人類的壽命與青春沒有辦法延長
所以大學是越念越沒價值、現在年輕人的人生是越來越沒有時間縱深在社會中探索,
也就是說越來越多人是輸在起跑點上了
十年前講線上學習還是很新很潮的東西,而現在線上課程多得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選
兩年前在灣區,我跟一批跳過大學直接開始boot camp訓練軟體開發的台灣年輕人吃飯
聊天,才發覺理論上應該是最保守的家長團體,也已經有很多人,絕大部分家庭背景
跟我差不多,中產階級出身,也不是有開公司賺大錢的家庭,開始放棄要求小孩追求
大學學歷,轉而鼓勵小孩追求被過去認為是『職訓班』是『黑手』才會追求的知識策略
回到我自己的經歷:
我十四年前考上了國立資工所,但需要唸三年才能畢業,應該唸嗎?
這個問題我當時仔細想了一想,發現可以換成另一種問法:
我是應該要相信,我接下來用心工作三年換得的資歷?
還是我該相信,國立大學資工所畢業帶來的光環?
我確定我要走純軟體開發,那麼上面這兩個選項,哪一個寫在三年後我的履歷上,
可以讓我找到更有機會、更好薪水的工作?
然後我發現我的問題又衍生出個人價值觀的問題:
如果我不相信自己在社會中拚三年會比在資工所跟著老師有用,那麼三年後資工所畢業
,我就會更擅長拼命嗎?
我發現答案是:我肯定會更不擅長拼命的,甚至一輩子都不敢拼命了,因為念畢業我就
30了,按照臺灣人的尿性,我肯定會因為社會對特定年齡成人的期待而更不敢走『我認
為值得嘗試』的道路,所以我選擇不追求學歷
當然,我必須得承認,我會做出這種選擇,是因為我一直把自己看作是個生存者,認為
在社會中生活相當於在野外求生
我只對能真正幫助自己生存的東西感興趣,對別人的生活、賺了多少錢沒有太大的關注,
我寧可花大把時間,專注於取得第一手、第二手到第3手的真實世界反饋,好歸納出自己
能實踐的職涯生存策略,而對站在講台上講第N手資訊的人敬而遠之
任何嘗試訴諸權威要我相信、任何有裝逼成分的東西,在我來看都是非常有害的,我會
優先假設那都是靠裝神弄鬼騙人為生的人們,聯合搞出來的跨代集體合法詐欺
我不認為學校老師們都是騙子,而是他們就算真的不適任、社會真的不需要,他們要被市
場devalue也有幾十年的延遲,而退休金不用掏出來押在學生未來的成就上,又大多在公家
機關支持的機構任職、脫離市場挑戰,直到遲來的市場大浪把他們連同過去十多年的學生
一起捲走才會結束,這種知識傳遞機制有先天的系統性道德風險
這種欺騙性不是個人道德上的,而是系統本身內建的
我想要透過會動又有效率的系統證明知識『真的』有效、透過付得起錢請人的公司證明老
闆『真的』想做這件事情、透過一再花錢買服務的客戶證明這個產品『真的』有用
我想要我的人生沈浸在距離一切這種『真的』近一點的地方,看得見、摸得著、口袋響
叮噹,與同樣喜歡苦幹實幹的人交往,而離任何習慣要請神附身起乩之後才會說話、而話
還是常常說不好的人遠一點,然後我運氣還算不錯,就走到今天了
這些年這樣下來,我所認知的真實世界是這樣的:
一個市場只要畫得出清楚的邊界,那那個市場就是會偏愛有特定能力、價值組合的人,
這種偏愛是演化決定的,人智只能模擬猜測
而這意味著,在那個市場中的玩家們,只有把生存策略、能力都磨練到超過那個天意的閥
值,才會有一點點的機會在哪天獲得上天的關愛,取得『會被他人稱作運氣好』的成功
其他人?雖然這樣講很殘酷,但一般都是陪榜的
所以職業生涯的選擇,同時作為一種人生態度的選擇,是要順著大多數人的方向移動?
還是走比較少人走的路?
就觀察社會中不特定的大眾統計上的方向而言,當然是會得到
『根據統計數據,做特定的選擇,好得到統計上比較好的結果』
但問題是:
1. 統計上『平均』的人並不存在,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
而人有價值的地方一向都是這個人離群值的部分,也就是從生存策略來看,一個人該從眾
的部分只該是自己已經放棄死了心、確定絕對不會比別人優秀,就連用上比較利益法則都
會因為過不了全有全無律的門檻而產生不了市場價值的能力,也就是這個人的弱點,弱點
只要不致命就好了
2. 很少人會直接接受他一輩子只能得到平均值的結果
其他人我不敢說,至少會上soft_job版來看文章、寫文章,就大概率是多少有企圖的,完
全沒追求的人會去追劇、去看些娛樂性的東西,上來幹嘛呢?取暖嗎?
根據以上兩點,一個人如果職業生涯上了軌道,那自然是因為他很有企圖的去尋找、
試探,然後哪天他各項能力中離群值的那部分與他所處的環境咬合上了,而他的意識形態
沒有擋著他去發揮,這樣他雖然當下還沒開始賺錢,但哪一天一隻好的黑天鵝飛來,他
就會取得比起旁人更大的成功
很會念書也是一項能力的,而且常常是某些市場的關鍵能力,但問題是,我們問過自己
到底比起他人擅不擅長唸書沒有?而學校真的是我們吸收知識最好的方式嗎?我可以還算
有信心的說,如果唸來唸去不是唸身體健康的話,那最好數數看比自己優秀的人有多少、
自己是不是真的唸得出『超越畢業證書』的差異的人?大多數人都不是的
如果追求自己的職涯有一天可以發光發熱,那是總有一天要在某件事情、某項能力上選擇
很少人走、不能期待周圍的人可以理解的道路的
做出這種選擇需要勇敢與練習,而一般人從大學畢業到40歲前,大概只有五次機會,因為
每次機會都是要經營差不多1000天之後,才看得出來該不該繼續的,越晚開始,能試的次
數就越少、社會干擾越多、心理壓力越大,失敗的機會越高,絕大多數人是沒有拖延的命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