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今天朋友聊到老系統怎麼翻新,
大家手上的系統有一天都會變老系統,
如果維護的不夠,可能就會變成被討厭的系統。
做人可以有被討厭的勇氣,系統被討厭就會被換新。
很多人說老系統換新很難,但我覺得還是有一些方法論的。
幾個我自己會處理的做法:
1. 找出最小故障單位
被稱之為系統的東西通常是多元件的,每個元件有各自的職責,
所以通常不可能是一次全部都有問題。
一般來說,一個老系統首先需要的是體檢,把常失火的地方找出來。
可能是一或多個。
2. 開始切出問題的邊界,凡是系統一定是有 input 跟 output 。
再來,仔細讀懂這一段的程式碼或行為,如果沒有程式碼,
那就記錄這一段足夠的input 跟 output 確認邏輯。
3. 建立測試環境
4. 拉出隔離層(中間疊 proxy 或改成透過網路存取等)
5. 局部替換邏輯(由 proxy 導部分流量檢查有無異常)。
6. 上線
7. 如果出問題,必須可還原回修改前的模式
=======
其實會難,通常是沒有切對結構,
或是沒找到 core issue 。
另外多數情況下未必是整個重寫,通常是局部的調整可以解決問題。
有一種情況是需要向舊相容,
這種時候介面會同時支援舊的,直到確定不再呼叫。
很多人會認為寫新的就不用管舊的介面,
結果上線一測東漏西漏死的亂七八糟。
總之,改老系統時,
保守的多做事多買多層保險才是先進。
改老系統的心法叫做移花接木,
強調的是模仿,與原本的功能行為越像越容易嫁接。
很多人總覺得重做功能就要東加西加,
功能連對照組都沒有,當然就會越做越難。
如果是為了加新功能,所以要重寫,
這其實不叫重寫,這叫槓上開花。
重寫是跟系統槓上,加新功能是讓腦袋開花。
一般調整系統都會需要明確目的,也能結構化確認問題,
往往是非常多細碎單元的組合,而不是一次萬里長征。
拍片也講求分段拍攝再後製剪接到位,
但重寫系統想要長鏡頭一鏡到底,這是高難度技巧。
總之系統重整,單純就是技能問題跟心態問題。
撇開耍屌、自以為是,認真的面對既有的程式跟需求。
尊重團隊已經做到的事情,
想著怎麼用新的方法完成,這些才是真正的目標。
多數的失敗,肇因於不尊重既有的邏輯,
貿然躁進調整,自然出事。
最可怕的是單行道的改版,
無法還原,一旦出事就大地震。
爬山要確保,寫程式也得有備案。
總之,尊敬既有的程式碼,與之共存,
並比既有的程式碼更理解既有的程式碼的目的。
這樣要重寫程式,很難失敗。
而且減少失敗次數,就是加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