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洗個澡之後睡不著
開車回公司在地下室回一下這篇幾天前看到之後就很想回的文章
先說說自己的背景
在一間小小小間的USB豬屎屋做過韌體,知道什麼叫沒版控,開始知道什麼叫做magic number,知道什麼叫做沒有datasheet還要硬幹的經驗
目前職涯也待過3間中大型上市上櫃,知道什麼叫做政治凌駕開發,知道什麼叫做演戲、內耗過日子
待過假外商,知道什麼叫做假外商的嘴臉、外商的現實
待過是IT背景,但想搞非熟悉領域,非常聽信員工的話但對員工又非常好的華僑老闆開的新創
也有在一間專門做政府交通資訊標案的公司,ㄧ不小心就把好幾個案子都在短時間內,用有限人力、整合跨部門資源,成功把案子做出來的經驗
那種知名上市公司的管理階級(技術背景)找了2、3個學經歷都蠻好的資深工程師(甚至是理級),一共只有4、5個人的新創也待過
以上都是軟、韌、硬體高度垂直整合的公司
我75年次
現在也還在新創公司努(ㄉㄨˇ)力(ㄅㄛˊ)
先說說自己的心得:
1. 開發流程成不成熟跟公司大小沒有正相關(但可能也跟我沒待過純正的軟體公司有關,待有經驗的前輩補充)
2. 新創的機會真的很多,但要有一點基礎才有辦法變成是自己的機會,而且這些機會會一個帶著一個,這幾年過來,我得到評估元件、對應代理商、定義系統規格、制定開發框架、人員招募、人員培訓、案件發包 等等等的經驗,很難短短幾句就描述完
3. 怎麼樣會失敗
我覺得這一點是最有價值的經驗,
跟產品開發、產品規格、業務開發 一堆事有關係(糟糕,我在說什麼XDDDD)
最重要的,我覺得是共事的人是哪一些人,包含出資者是誰、你的老闆是誰、你快樂的小夥伴是誰、跟你工作有關係的人又是什麼樣的人,然後這群人是怎麼運作的
一方面是韌體這個工作、一方面是工作內容的原因,
我幾乎跟所有部門都會接觸到,採購、會計、業務、後勤、製造、研發(硬體、軟體、韌體)
只要有一個環節有問題,就必須要花更多的成本做修正
想睡了,快速說一下小結
我待新創覺得開心的事就是能build everything
但能不能成功還是要看市場造化
至於股權、分潤機制目前都還不是我關心的事
可能我只是想知道怎麼樣才能開一家公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