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閒聊] Satisfactory 公開了銷售數據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0:10:42
Epic獨占游戲能賣出去嗎?《幸福工廠》官方公開數據
https://www.xoer.cc/2968939
吵吵鬧鬧那麼久總算有數據公開啦!
Satisfactory廠商公開了數據
目前共賣出了 132萬份
Epic 95.9 萬
Steam 36.8 萬
但是....
在Epic上用了3個月賣到了50萬套,而在Steam上不到1個月就賣到了36萬套。
所以廠商判斷最終Steam的銷量還是會超過Epic。
這也不意外,因為Steam用戶還是太多了。
而這數據的重點其實是在於,Epic的用戶和Steam的用戶其實是有區隔的。
所以兩邊都上架應該是最好的,又或著先在Epic那拿一筆獨佔費再上Steam。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0:21:00
看起來在Epic賣得比想像中的好,這根本鼓勵大家先去EPIC賣了反正Steam玩家一樣會買單,有2個launch window不賺白不賺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0:21:00
各取所需呀!反正多數大作也沒在獨佔的都是兩邊一起發所以也難怪G胖真的不在意 Epic很難動搖Steam的巿場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0:24:00
那95萬有很多是如果先發在steam就會在steam買的吧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0:25:00
應該是有但沒很多 看Steam賣那麼快 其實影響不大這套也不是啥非玩不可的遊戲呀!現在的遊戲巿場太大了 遊戲很多 真的非玩不可的很少
作者: racsin000 (racsin000)   2020-07-04 20:32:00
說真的 那些急需資金補貼的獨立工作室去epic拿這筆獨佔費用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吧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0:33:00
被罵那幾套就是在Steam上宣傳完再跑去Epic獨佔呀!
作者: cycutom (cycutom)   2020-07-04 20:33:00
這樣代表用戶是區隔的?= =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0:34:00
被罵理所當然 其它本就在Epic獨佔的那那麼多事
作者: cycutom (cycutom)   2020-07-04 20:34:00
就有一大塊用戶不在意先出在哪一邊而已吧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0:36:00
那有同一批 Epic那的數據也是49玩家很少用Steam而49玩家就是Epic用戶的主體
作者: cycutom (cycutom)   2020-07-04 20:36:00
本來就同一批人,哪可能只有EPIC卻沒有STEAMPC玩家哪個不會兩邊都裝,不用一直整天扯去49
作者: tindy (tindy)   2020-07-04 20:37:00
40%用戶不重複是EPIC提過的數據...上次講了你又不信
作者: cycutom (cycutom)   2020-07-04 20:38:00
EPIC怎麼會知道STEAM的有哪些人?問卷就一定準嗎?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0:39:00
說真的 數據和資料都放在你眼前了 你還是不信
作者: cycutom (cycutom)   2020-07-04 20:39:00
PC懂的把EPIC裝上去會不知道要怎麼裝STEAM?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0:40:00
我們能怎辦! 如果你覺得數據不可信那就不可信吧!
作者: cycutom (cycutom)   2020-07-04 20:40:00
乾脆說有幾十萬人打開電腦只會玩49,然後不會用瀏覽器好了。EPIC怎麼可能有STEAM的用戶資料,當然不可信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0:41:00
重點是這證明上EPIC的是賣得出去的,EPIC用戶不是都
作者: cycutom (cycutom)   2020-07-04 20:41:00
而且EPIC對自己的股東說「自己在開發STEAM沒開發的客戶」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0:42:00
只玩49或免費仔,1年賣快100萬算很厲害的數字,先
作者: cycutom (cycutom)   2020-07-04 20:42:00
EPIC高層當然會對外或對股東這樣講,因為這樣燒錢有意義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0:43:00
一樣賣,這樣當然鼓勵先上EPIC
作者: IhCnAb (南崁半澤直樹)   2020-07-04 20:43:00
拿49屁孩的錢補貼小工作是很划算啊 先求回本才有續作
作者: alanjiang (我只是想看清自己)   2020-07-04 20:43:00
蠻厲害的,賣了一百萬套,不知是遊戲還是平台因素XD
作者: tindy (tindy)   2020-07-04 20:45:00
40%用戶不重複跟這篇是兩件事,我就不混一起講了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0:45:00
不太可能是因為平台因素,只是證明上EPIC一樣有人買不像之前有人說EPIC用戶不會買遊戲
作者: wulouise (在線上!=在電腦前)   2020-07-04 20:46:00
說Epic沒有steam資料的很好笑,epic就是有偷檢查你pc裝了啥,我就不說出了檢查以外他還幹了什麼好了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0:46:00
Epic光49就賺翻了..怎可能沒人買遊戲 XD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0:47:00
之前不是很多人說EPIC用戶不會買單機遊戲?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0:47:00
Epic的活躍用戶也不低 總是會有人買的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0:48:00
很久沒看EPIC文啦,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還是很多人說EPIC用戶就只玩49跟免費仔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0:49:00
49在歐美那的歧視點之一就是49都是屁孩在玩的 XD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0:50:00
不管怎樣,先上EPIC不用顧慮賣不出去,晚一年上Steam也不用顧慮賣不出去
作者: rneovv (喵)   2020-07-04 20:52:00
要是兩個平台同時賣,誰要買epic平台,獨佔一年才賣95萬,Steam一個月38萬,時間再拉長一年,就知道epic銷量多麼差了
作者: s8018572 (好想睡覺)   2020-07-04 20:53:00
一個數據 各自解讀
作者: kita (kita)   2020-07-04 20:53:00
從這篇要跳到這麼一般性的結論還太早吧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0:54:00
當然啊,所以要先在EPIC賣啊,賺那18%,過一年又上steam衝一次銷量,比一開始兩個都上就賺不到第2個
作者: s8018572 (好想睡覺)   2020-07-04 20:54:00
很多人真的就把epic當49啟動器啊 因為他以前就是啊
作者: s8018572 (好想睡覺)   2020-07-04 20:55:00
我有裝steam 但沒裝epic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0:55:00
1年95萬不是很低的數據欸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0:58:00
要說低不低也要看Steam一年能賣多少呀! XD
作者: lolicat (貓雨果)   2020-07-04 20:58:00
那個...49是什麼?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0:58:00
看以前的討論會以為在EPIC要賣到一半的數字都有問題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0:59:00
不過Epic那數據一直不公開 所以要像這次廠商自己公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0:59:00
30鎂的遊戲賣95萬套就是少付513萬美金抽成
作者: a05150707 (Tw)   2020-07-04 20:59:00
steam用戶不會跑到EPIC買獨佔 代表用戶有區隔 這合理吧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1:00:00
在steam要賣超過1倍才和,而且顯然晚一年上steam,steam玩家還是買單,一樣賺得到對啊,都晚1年了steam銷量還是衝很快,那當然更不必
作者: oas (GTr)   2020-07-04 21:00:00
這樣有達到毒站保底銷量嗎? 還是又全是屎屍大傻幣買單?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4 21:01:00
先上steam,專心放Epic省抽成
作者: Angesi (小雲豹)   2020-07-04 21:02:00
應該要逆向操作 由steam獨佔一年 一年後再開放Epic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1:03:00
又沒好處..為啥要逆向 XD
作者: Angesi (小雲豹)   2020-07-04 21:03:00
難然沒有獨佔費 但銷售量大 可以彌補!
作者: lpdpCossette (科賽特)   2020-07-04 21:11:00
還聽過有些玩家因為它先上EPIC所以回來也不爽買的
作者: bang71013 (貧乳哥布林)   2020-07-04 21:12:00
獨占費風險比較低 腦殘才會反過來
作者: lofo (......)   2020-07-04 21:13:00
恩,如果不是真的特別感興趣的遊戲,不爽買那種先去EPIC的
作者: tindy (tindy)   2020-07-04 21:18:00
我前陣子買的hades我就不知道獨佔過你不感興趣的東西會去查這麼清楚嗎
作者: a05150707 (Tw)   2020-07-04 21:20:00
鬧比較大的會記得吧 metro
作者: cheeseup (我愛起司)   2020-07-04 21:26:00
metro會鬧大也不是單純獨佔問題而已
作者: kaj1983   2020-07-04 21:49:00
2邊一起賺不好嗎?上架的平台越多曝光率也多啊我記得會鬧大的就是突然轉平台這種欺騙預購玩家的廠商其他好像就沒有太多負評,獨佔一年什麼的也只是嘴一下
作者: wizardfizban (瘋法師)   2020-07-04 21:58:00
metro那是說好會上steam 結果硬是換去Epic獨佔所以才會一堆人不爽喊要退費 然後鬧大
作者: labbs (汪汪)   2020-07-04 22:00:00
糞作先上epic累績負評,上steam爆發力就弱了(某三代遊戲),一開始能砍的韭菜就少了,所以先上epic不見得有利,優質遊戲先上epic,有好評後steam玩家還是會買單,兩邊賺何樂不為?
作者: june0204 (june0204)   2020-07-04 22:00:00
反正epic獨佔的遊戲都先忽略掉了
作者: DoraB (ドララララララッビ!)   2020-07-04 22:40:00
滿多遊戲都是epic獨佔結束後 上了steam才受到大家關注實況也才比較多人去玩有幾款真的是不上steam真不知道它的存在 XD
作者: a23962787 (不擲骰子的貓)   2020-07-04 22:51:00
問題在EPIC付獨佔費吧,先上EPIC可以拿錢當然先去那邊,問題只是這個灑錢買獨佔的玩法什麼時候要結束,畢竟灑錢的目的是為了拉人,不會是一個長久之計,但只要不採取獨佔兩邊一起上馬上就會被打趴了,現在就是反正也威脅不到G胖,G胖就坐看EPIC要燒錢到什麼時候吧
作者: fenrirdire (hat-trick)   2020-07-04 23:17:00
獨佔也沒差,又不是等不起,epic真的用不慣
作者: commandoEX (卡曼都)   2020-07-04 23:18:00
之前EPIC就是偷偷分析打包資料回傳才臭掉的啊
作者: gn0111 (Pula)   2020-07-04 23:42:00
基本不想用EPIC就是不會用
作者: kaj1983   2020-07-05 00:07:00
我是廠商的話能2邊平台都上,又有人給獨佔費,這種有吃又有拿的當然幹啊不要自己出來搞公關災難,最後還是會回到遊戲本質上
作者: tindy (tindy)   2020-07-05 00:15:00
獨佔是不會停的...微軟跟google也在搞也開始投資工作室了
作者: kaj1983   2020-07-05 00:19:00
全球保護主義正夯!
作者: sobiNOva (星星徹夜未眠)   2020-07-05 00:40:00
STEAM很多都等特價收而已XD+1+1
作者: a23962787 (不擲骰子的貓)   2020-07-05 01:37:00
微軟跟google也是新進的拿來比有什麼意義,燒錢補貼的目的就是為了拉人最終可以停止燒錢開始盈利,這種初期策略不可能沒有盡頭別天真了EPIC最大的問題是跟steam沒有甚麼差異性,基本上就是功能不完全但是少抽點錢的steam而已,沒有自己的特色那消費者自然就單純比較價格跟平台服務了,那EPIC的定位自然就是低配版steam
作者: tindy (tindy)   2020-07-05 01:57:00
主機獨佔都搞幾年了...是停過嗎還初期策略咧投資工作室就是長期計畫了
作者: a23962787 (不擲骰子的貓)   2020-07-05 02:08:00
主機獨佔多半是自己手下做的遊戲,既然你說要投資工作室,那就不是這種買別人的來用了,EPIC這種打法不過是中資習慣的初期大量補貼罷了,這種補貼都是會逐漸減少目標是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也能盈利你要買獨佔勢必要支付超過放棄上steam的機會成本,再加上那些拼命送的遊戲,這種程度的燒錢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在EPIC還沒做出自己的特色之前我覺得看不到什麼G胖需要擔心的理由反倒是EPIC貴為虛幻引擎的開發商,他們想到的主意只有額外減少抽成,還不如搞一些虛幻引擎在EPIC平台的專屬功能或是互動之類的,一直往便宜點少抽點的廉價方向走就只是低配版steam罷了
作者: tindy (tindy)   2020-07-05 02:26:00
你先定義一下什麼叫"自己手下" 不然我可不認為主機獨佔多半是自己手下然後你把投資換了一個詞叫補貼??投資最後是要分潤,甚至是擁有遊戲版權的ㄟ
作者: a23962787 (不擲骰子的貓)   2020-07-05 02:31:00
我剛剛以為你要說的是xbox跟stadia買獨佔,後來才看到是工作室,那不就是家機的老玩法了,補助他然後獨佔一陣子或是直接是買下它,補貼是針對中資最喜歡的玩法,初期我給一堆折扣好賺取人流,然後從對手搶到一定規模在取消補貼真正開始賣東西,從成功的蝦皮到失敗的瑞幸都是這一套玩法,EPIC只是還沒看到結果而已而且像是頑皮狗基本上都會覺得是sony下面的這樣,說手下本來就沒什麼問題吧只是用詞沒這麼正式而已
作者: tindy (tindy)   2020-07-05 02:47:00
送GTA5這種燒錢行為可能會減少,但投資工作室就不是純燒錢了如你所說這就是家機老玩法,所以這種形式的獨佔我覺得會持續很久
作者: a23962787 (不擲骰子的貓)   2020-07-05 02:56:00
但我覺得花錢獨佔的預算一定是會下降,那也不會以現在這種頻率頻繁的出現,就像蝦皮現在也會有免運但不會有剛出那種力度,這不是有或沒有的布林值而是逐步減少不過我覺得是用詞的問題,這樣燒錢獨佔不是長久之計≠他會在瞬間一部獨佔都沒有,但現在這樣的狀態就不是長久之計
作者: htps0763 (Fish~月~)   2020-07-05 05:26:00
從49的賺錢能力來看還能燒很久吧,這銷量來看這個策略還能繼續下去
作者: lazioliz   2020-07-05 06:42:00
結果現在獨佔根本一堆是去EA的
作者: z7956234 (heygulumove)   2020-07-05 09:40:00
這個加這個,能不能站著把錢掙了
作者: commandoEX (卡曼都)   2020-07-05 11:51:00
MS從Win8那個時候就想搞PC Store了,怎麼會算新進XD
作者: garlic1234 (蒜頭)   2020-07-05 12:30:00
硬要說先上Steam可能賣更多,遊戲過了宣傳期銷量會下降,過獨佔之後宣傳一定變少甚至沒有,一開始宣傳配上steam的客戶基數說不定多很多,只是對遊戲公司來說賣多不等於保證賺越多
作者: suleyman   2020-07-05 12:34:00
先上steam賣更多 但先上epic直接有錢拿啊...XD
作者: TotalBiscuit (CynicalBrit)   2020-07-05 13:10:00
不同時上是因為不能讓不管怎樣都會衝首發的去steam買要被抽比較多%的版本,反正會等的1年後上steam還是會買,這樣才能利潤最大化吧?
作者: kita (kita)   2020-07-05 13:33:00
從這數據不足以直接推出先上steam會賣怎樣吧也不能直接推到其他遊戲都可以如法炮製吧
作者: Alanetsai (Alane)   2020-07-05 14:07:00
對steam特價型玩家來說不差那一年,還有人可以幫忙踩地雷,後面早點特價比較重要
作者: amosa (ICDPPL)   2020-07-05 15:02:00
我自己兩個平台都有入手,好遊戲就應該給予支持
作者: robocon (鄉民R)   2020-07-06 01:00:00
反正很簡單,沒上steam就當不存在了
作者: Ten9   2020-07-06 15:57:00
"EPIC怎麼可能有STEAM的用戶資料" 那你怎麼知道他沒有???你要如何說服別人相信這句話?? 花惹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