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uffetist (巴菲特信徒)》之銘言:
: 剛開始投資的一兩年 沒找到自己的獲利模式 沒賺錢是很正常的
: 板上神人誰敢說沒歷經過摸索研究時期? 只是時間長短有別
: 就我而言
: 1.拜讀投資大師著作 找出選股邏輯及模式
: 2.利用此選股模式篩選台灣1400多家公司財報 找出入圍公司
: 3.利用公開資訊觀測站研讀這些公司近三年 年報財報重大訊息公開說明書
: 4.利用電話 親自拜訪 GOOGLE等來源蒐集所有相關訊息 挑出3-5家公司
: 5.利用歷史資料及相關訊息推估合理EPS及P/E及P/B找出合理買進賣出價位
: 6.以相關訊息及EPS可信賴度及價格決定投資比例
: 7.視各項資料變化修正檢討各項參數及目標價
: 8.檢討上述流程並修正選股模式再重複
: 以上是我基本分析每天每月每季每年的流程 數年如一日
: 與其在那邊看人家吃麵喊熱 還不如趁放假檢討自己@@
: 以上純屬嘴砲 績效平平 沒有對帳單參考 反正我資產都在台股 噓推自便
我股齡只有三年多...不知道回小巴的文會不會太不自量力>"<
關於上面幾點 我有一些心得 大家看看就好啦
首先是第四點~
電話或親訪公司 通常都會收到一套官方說詞來應付
一般最容易推發言人出來 再來就是代理發言人或財務部的人
他們對於投資人會問的問題 通常都有一定的"模式"和"答案"
尤其對於直截了當的提問方式 問幾次都是一樣
毛利率? 不能說。 出貨? 滿載。 ASP? 不能說。 新廠? 開始動工。財報? @#&%^#!*...
所以電訪公司最重要的三件事
第一個就是對公司的了解程度
你要讓對方聽出來說 你想要了解他們 你很重視他們提供的資訊
不然就是浪費對方時間!
第二個就是專業 一定要專業...
你想要對方給你東西 那你要給對方什麼東西? 沒有專業 一切免談XD
too general 的問題 有問等於沒問
什麼明年你們覺的景氣怎樣這種請看新聞稿即可
專業程度夠 他們才會覺得說 "哦! 有做功課! 嗯 我來聽聽看你要幹什麼"
一來你不容易被唬爛 所以他們不敢亂講 你也比較不會被騙
二來這樣才有意義 爛問題就不用拿出來丟人現眼啦XD
第三個是拐彎抹角
這是問問題的技巧
不要直接問 "請問會影響到你們在中國佈局的最大競爭對手是A嗎?"
改問 "請問會影響到你們在中國佈局的最大競爭對手可能是A和B嗎?"
如果回答是 那麼至少我確定這推測沒有錯誤
如果回答不是 那至少我確定不是A和B這兩家
可能這例子不是舉得很好
不過問問題儘量不要具有侵略性 對方也許會比較能接受
/////////////
同時 多問幾家 相互印證
問該公司的同業 上游 下游 比較一下大家的說法如何
再加上自己的主觀判斷 我覺得不是什麼很難的事
至於資本額多少 或是身分如何 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啦~
/////////////
至於親自參訪公司有沒有用
至少你必須確定你的目的
有時候真的要看到廠房 才能夠確定某些事情
有時候則不必
如果沒事 目的不明 只是想玩玩 人家當然不讓你去XDDD
/////////////
最重要最重要的事 一定要先做過研究 準備好問題
沒有準備 只知道皮毛 就不用浪費車錢和電話錢了
無論是電訪或親自登門都是相同
讓對方感覺到
"我即使沒錢、也不知道要投資你們多久、也不是高層大戶,但是我對你們公司很有興趣
做過深入的研究,也有一些疑問,非常誠懇地想要得到明確的答案"
你夠專業 夠強大 才有機會聊到比較深入的地方去
才叫做真正的"基本面分析"
隨便翻一下新聞稿和券商報告 還說沒有用的人 嗯...
我上禮拜去拓樸 上上禮拜資策會
我準備了幾十個問題 還做分類
一共看了將近50份他們自己的報告和幾份citi、UBS和ML的英文研究報告
還自己整理了將近幾十頁的筆記
這不是一個晚上就弄好了...
我不是那麼喜好單純用基本面操作
但我仍然很認真研究基本面 (羞
因為總有一天會用到
大多頭的時候人人有錢賺
大空頭的時候就不一定了
更何況兩三次景氣循環下來 就知道真功夫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