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haos (出來混的...)》之銘言:
: ※ 引述《JUSCO (其實統計沒那麼難)》之銘言:
: : 想請問大家
: : 股利總額=股利淨額+可扣抵稅額
: : 所以可扣抵稅額本來就是自己的錢了
: : 只是政府先拿去而已 事後給你抵
: : 入帳的只是股利淨額
: : 報所得稅是以股利總額(營利所得類)計算
: : 其實根本就沒有節到稅
: : 可是為什麼一堆新聞都在推薦節稅股
: : 挺多說高股息很誘人 沒有節稅效果阿!
: : 是我弄混了嗎?
: : 謝謝!
: 假定某檔a股 預計除息10元 可扣抵稅率30趴
: 原先你沒有買這檔股票時 你預計要繳x元所得稅
: 除息交易日前一天買進這檔一張 假定當時股價是100元
: 除息後假定不填權也不貼權 (就當成是變成不動產)
: 那麼你除息前後總值不變 (就不要管稅跟手續費了吧)
: 但是你卻因為這樣而在來年可以有一個1000股*10元股息*30%=3000元的可扣抵稅額
: 假定你的所得稅率不因此項股息的加入而有變動 當作是13%的話
: 那麼 這項除息 你可以因此獲得3000可扣抵稅額-1000股*10元股息*13%稅率 = 1700
: 怎麼沒節稅呢??
所得要計入扣抵額
一般人都沒仔細看扣繳憑單而忽略
應繳稅額 股數*(每股配發股數*10+每股配發現金)*(1+扣抵率)*邊際稅率
減 扣抵額 股數*(每股配發股數*10+每股配發現金)*(扣抵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