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看過大債時代
不過我對CDS有很濃厚的興趣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提CDS就是他算是類似保單的性質
從你舉的例子來說
A跟B借錢
B是債權人
把B當作是銀行好了
CDS不是B賣給C
反而是B才是買方
因為他要繳交固定的保險費
這個概念類似選擇權的買賣方
對賭的契約式A是否違約
當然A的債信會被評等
次貸海嘯的時候就是因為投行想要賺CDS的錢
他把一堆債打包
裡面參雜著BBB級和AAA級的債
然後把他一起包裝賣給CDS的賣方(相當於保險公司)
而投行就是仲介商
他利用信評把債信打成AAA級丟給賣方
所以拿到很低的基點
但是卻以BBB的基點跟買方收費賺價差
這個的頭號老大就是高盛
所以再回到你的例子
A D基本上都是借錢的人
B是銀行 次貸的角色就是房利美這類次貸融資公司
C是保險公司 次貸的角色就是AIG
所以關係很清楚了
錢從B借給了A 10萬 A要還款 +利息
C要擔保債信風險 B要負擔保費
D跟A角色一樣
這是這簡單的模型
而你說的那個方式
假設有一個人S我借給了他10萬 10萬已經在S手上了 我手上沒錢
但是我有S10萬的債權(=一張紙)我把紙賣給了我成立的B公司我又拿回了10萬
我是不是又可以拿現金10萬了借給D了
這時候B變成只有債權 我把我跟S的債權轉換給了B
借貸關係變成我跟D了
如果我再次這樣搞
我又可以再把錢借給無數的人
債務統統累積到了B公司上面了
如果你這樣設想好了
今天換成是S我借他十萬 10萬在S手上我沒錢 但是我怕S違約
我跟B公司買了CDS 我付給B保費 B承擔風險
然後我只要保費的金額小於S給我的利息
我是不是就可以再去借錢來一直借給無數個S
我想這比較接近於源源不絕的放貸
因為你已經把風險全部轉嫁給B
但是B如果拿不出足夠的margin最後就會爆掉
當初就是那些承做Cds的賣方都沒有足夠的margin
才會這麼可怕
其實台灣保險公司你要是去算他的margin也很恐怖
他們只是在賭這些炸彈不會一次爆炸
可以用收來的保費繼續理賠而已
※ 引述《kazes (你是我一生追隨的背影)》之銘言:
: 最近在看一本書"大債時代",裡面提到CDS。
: 裡面說到,CDS的設計會讓放款者只需要一筆固定的資金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放貸
: 舉的例子是說,B有10萬元。今天A向B借錢10萬,B把CDS賣給C避險。但是D知道B有
: 10萬可以借給A,於是也來向B借10萬。當然,同時間他要把D的CDS再次賣給C是可以
: 理解的。但是此時B應該已經沒有錢可以借了阿,在A尚未還給B時,他要怎麼放貸給D?
: 書上說的是: 你(也就是例子中的B)可以設立一家(空殼)公司,並給這家公司信用額度
: 買你的債權。
: 你借給這家公司10萬,這家公司再跟你買A的債務,並把10萬還給你,因此,你又有錢了。
: 用此作法你可以再把10萬借給D。
: 換句說話,可以用10萬塊借出20萬? 我看不太懂這做法,有沒有人可以用淺顯的例子說明
: 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