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會選擇自己居住的地方 如果不考慮太多因素 通常是依照工作地/通勤而決定
而公司會有集中化的效應 就好像台北就是台灣公司的集中地
中南部當然也有許多公司廠商 但外商不是那樣在看東西 看的是人才集中度
資訊流通度 生意洽詢方便等等
談比較正向一點的東西 如果台灣是一個消費力會上升的市場 那麼外商洽駐時
台北自然會是首選
把北台灣地形圖拉開來看看 台北確實很小 都蓋到山邊去了
能開闊的地方也就是往新北淡水 往五股林口連結桃園
政府可以選擇一直不做對外交通基礎建設 只做區域都更 不過有大型建設才有經濟
整體動能 在加上台北市的房價真的很高 往外流疏導也不是錯的
畢竟東京現在也是包含整個泛東京市 靠著地鐵連結擴散
隨著這些疏導 房價的漲勢會比較良性 比較緩
要跌不是不可能 但可能是台灣結構性出了問題的時候比較有機會
那台灣有沒有結構性問題 有的 而且不算小
但資本主義有個問題是當金錢規模超過一個程度時 想要翻盤並不容易
能在台北市比較核心區域買房子的買家 其財力與管道很難壓下來
他們不是普通的消費者 不太能用市井小民的貴賤想法去衡算其對不動產的定義
如果算上銀行團所雍有的土地與大企業不動產抵押等 台北的房價要跌多 跌到普通人
可以進場 可能有些難度存在
旅居澳洲的時候 我觀察到一些現象
澳洲現在有非常多的中國/台灣移民 這與其政策有些相關 比例有多高呢
在雪梨 墨爾本等澳洲五大城市 華人的比重可能有20~30%這麼多 隨處都可見華人商店
這些移民在買房子時與台灣人一樣首選會是市內/學區 而澳洲當地人則喜居周邊小鎮
移民有不同的文化 也帶來了炒房 因此澳洲人前幾年相當排華 現在也有一點
澳洲人買房子注重自己的喜好與生活品質 最愛靠河或面海
而華人是為了下一代鋪路 想法上有相當大的不同
當地人上班也是開車開到近一點的車站轉鐵路 或是直接搭鐵路 大城市周邊的鐵路線
最長也是上百公里 鐵路在接近市區核心時轉為地下化 這點各國皆然
與其討論房價的漲跌 不如實務面的想想 你之後要買房會買在哪裡?
忍受一天通勤時間超過2小時 換取比較安靜的地方 或是接受高房價住得靠近市區些
澳洲是一個目前人口與台灣差不多數量的國家 而其地廣大 所以蘊生了許多基礎產業
礦業大家都知道 但就是某些區域 不談
農牧業則是全澳都有 以及極為發達的觀光業 區域型經濟的存在 讓澳洲人不見得
一定要住在大城才有工作 農業/觀光小鎮一樣優閒美麗 缺工缺到大量引進背包客
台灣慢慢的有些人開始投入這些基礎產業了 不在乎普世畸形的眼光(重商輕農 好像沒穿
西裝的就辜負父母期望) 也許台灣在這種地方找到出路時 台北房價的問題才能獲得
些許解決
一些討論方向..大家可以聊聊看
話說SP還跑的蠻兇的 昨晚咬了八點今天看到只能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