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Economist:不把信貸當回事

作者: rgx (teddybear)   2013-06-20 05:49:06
1.原文連結:
http://www.economist.com/news/finance-and-economics/21579445-chinas
-credit-boom-has-got-people-worried-should-they-be-taking-credit
http://ppt.cc/aJET
譯文: http://www.ecocn.org/thread-192719-1-1.html
2.內容:
不把信貸當回事
中國信貸膨脹令人擔憂,人們真的應該擔憂嗎?
張智威在他對中國經濟的研究中觀察到他所稱的「5:30規則」。那不是他
每天下班的時間:他是一個努力工作的人,任職於野村,一家日本銀行。
但該規則的確是指各種計算所得到的一個時間。張先生指出,一些經濟體
在信貸存量約高於GDP的30%後的5年內就遭遇了金融危機。日本在1980年代
的後半期便應驗了該規則;美國到2007年也難逃一劫。
現在張先生擔憂起了中國。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一項新的測量方法計
算,2008年底對公司與家庭(還包括非盈利組織)的總信貸佔比小於GDP的
118%;而這一數字到2012年9月已經超過167%。
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信貸隨著時間而增長是自然的事情。但是當信
貸偏離其內在趨勢太遠的時候,麻煩就常常接踵而至。BIS的Mathias Dre
hmann計算得出,當該偏離超過GDP的10%時便是一個可靠的早期預警,這預
示著在接下來的3年中有可能發生危機。根據我們的計算,中國信貸該比率
目前已超過了其趨勢線14個百分點(見左圖)。
http://i.imgur.com/rFQogzz.png
張先生絕對不是唯一一位對該差距感到不安的人。這正是先前惠譽(一家
評級機構)在4月份下調對中國的評級的一大原因。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也同
樣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在3月份,銀行監管當局就敦促各銀行清理他們的
資產負債表外的投資。上月中國外匯管理局出手打擊了非法的資本流入。
還有,這個月早些時候,中國央行對端午假期前銀行間拆借利率的飆升袖
手旁觀(據報導,這導致了一家中型銀行對另外一家發生了違約事件)。
中國當局看似是想要一個慢一點的穩健一點的推進速度,希望少一些波瀾
。5月央行的廣義度量的社會融資總量(TSF)最終放慢了一點(見右圖)

與中國飛漲的信貸比率形成對比的是其名義GDP的增長低得令人意外。在第
一季度,社會融資總量錄得了破記錄的增長,但GDP的增長卻顯得疲軟,通
脹也減弱。這點同時誤導了樂觀者(認為大量信貸能推動一個強勁的復甦
)與悲觀者(預期會導致快速的通貨膨脹)。
美國銀行的陸挺認為信貸與增長和價格的脫節部分是統計上的錯覺。他認
為,官方對於融資存在重複計算。如果一個大公司在債券市場上以低成本
獲得了借款,然後再以稍微高一點的成本借給了另外一家公司,那麼同樣
一筆錢就會在央行所計算的社會融資總量(TSF)(對貸款、債券和票據,
甚至包括一些權益融資的一種折衷混合)中出現兩次。
南安普敦大學的Richard Werner提供了一種更深層次的解釋,他認為這是
由於有瑕疵的理論而非錯誤的計算。他重新研究了1990年泡沫剛破滅時日
本的信貸與增長和價格的關聯。多年的過度借貸帶來了許多壞結果。消費
者價格高通脹並不在其中。部分基於這種經驗,他提倡少關注信貸的來源
、多注意信貸的去向。只有銀行的貸款才是真正的貨幣投放,他強調道:
他們的貸款創造了存款,而存款隨後能用於支付。其它的金融機構和金融
工具僅僅是各方間轉移已有的支付能力而已。他的關於信貸創造的定義將
非銀行貸款排除在外,這些非銀行貸款大幅推高了社會融資總量(TFS)的
增長。
債務困擾
Werner先生的第二個觀察是信貸同樣服務於多個不同的目的。一些花在了
消費品上,一些用於開設新工廠、建設新建築物和其它有形資產,而一些
則用來購買已經存在的資產。前兩種支出對GDP產生了直接的貢獻,因為G
DP計算的是新生產的產出的費用。但是第三種則不然。既然這些資產是已
經存在的,那麼對於它們的購買並不會直接增加產出或通脹壓力。經濟並
不會因為一座已有的摩天大樓的易手而增長或收縮。
在泡沫時期的日本,許多信貸就是這第三種。大量信貸湧進了已有的土地
和地產,將它們的價格抬高到了無法支撐的高位。中國的這第三種信貸並
不容易從數據中區分開來。但是中國確實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投資計量方法
。第一種(固定資本形成總值)計量對GDP有貢獻的有形資產投資。第二種
(固定資產投資)則增加了購買包括土地在內的存量資產的支出。2008年
這兩種對於投資的測量結果基本相等。但是來自高盛的M.K. Tang說,目前
在新產出資產上的支出僅佔到固定資產投資的約七成。這說明現有資產正
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價格在易手。
那是一個多大的擔憂呢?日本的泡沫留下了持久的後遺症。存款人發現他
們並不像他們的虛高的資產所顯示的那麼富裕。債務人發現他們也不會由
於有未償付借款而顯得富裕。銀行退縮了;市場變得低迷了。但正如中國
自己的歷史所顯示的那樣,信貸膨脹並不總是帶來那麼壞的結局的。從20
01年到2004年初,總信貸迅速上漲,違背了5:30規則。到這一時期結束時
,中國政府不得不向中國兩家最大的銀行注入450億美元以幫助他們抵禦他
們過往錯誤放貸的後果。但是接著並沒有發生危機。相反,在接下來的3年
中平均增長超過了12%。
日本與先前中國在信貸膨脹上有一個不同點,那就是中國政府為銀行和它
們的許多借款人撐腰,而日本則放任壞債重壓銀行和公司。中國這一未發
達經濟體也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過往的方向錯誤的貸款和投資並不會阻
礙未來的新的貸款和投資。中國在過去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
希望,即便現在,中國還是更像10年前的自己,而不是1990年代的日本。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最近對岸流動性確實趨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