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科技台商的困境 ─ 白牌大軍來襲

作者: JamesSoong (Amari Cooper!!)   2013-08-13 20:00:39
※ 引述《kof70380 (小隆)》之銘言:
: 1.原文連結:
: http://ppt.cc/JJ-I
: 2.內容:
: 日前華碩下修今年PC出貨目標,造成股價一度跌至近16個月新低,研調機構IDC、
: Gartner指出第2季全球PC市場已是連5季衰退,在在向外界宣示,運算產業正走在典範轉移
: 的路上,台灣廠商的挑戰不只是平板的崛起,還有陸系白牌供應鏈已非吳下阿蒙的事實。
: 研調機構普遍指出,今年全球平板出貨約2億台,將正式超越筆電的1.7~1.8億台。過
: 去台灣PC供應鏈有台系雙A撐腰,並與惠普、戴爾合作深厚,讓上下游廠商掌握強而有力的
: 出海口。
: 但平板在2010年快速崛起,引發了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口中的「產業海嘯」,速度快到
: 讓台廠措手不及,當初的優勢卻成為今日的包袱,進而拖慢了台灣業者的轉型速度。再加
: 上,平板價格下滑之快速,以及陸系品牌近年打下一定市占率,更讓成本更低的陸系供應
: 鏈有機可乘。
: 今年2月惠普在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發表169美元平板Slate 7,讓市場跌破眼鏡
: 的,不是169美元的低價,而是惠普把被視為產品「心臟」的處理器,交給了陸系的IC設計
: 廠瑞芯微,並由比亞迪負責系統代工,讓外界不得不認真看待大陸平板供應鏈可能引發的
: 威脅。
: 其實,陸系白牌供應鏈在官方政府的特意扶植,以及以聯想為首的品牌廠,喊出培養
: 陸系供應鏈的口號,陸系供應鏈從上到下已有撐起半片天的氣勢,從上游的IC設計、觸控
: 面板、中段的機殼、電池,再到下游的組裝代工,都已有代表性業者浮出檯面。
: 研調機構NPD DisplaySearch指出,今年第1季白牌平板在整體平板的市佔率已經衝到
: 4成以上,在7吋平板的市場,佔有率甚至高達76%,成為新興勢力,包括歐洲、大陸、拉
: 丁美洲都有廣大的市場。外資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指出,2013年第1季大陸白牌平板約2,800
: 萬台,預估2013全年出貨量將達到1~1.2億台,比起2012年的5,300萬台,幾乎倍增。
: 低價及白牌平板的風行,左右代工廠、零組件訂單分配的關鍵就在成本,大陸7吋平板
: FOB報價普遍可達45~50美元,藍天副董事長蔡明賢更直言,在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
: UTEX),甚至有陸系代工廠7吋平板的FOB報價喊到只有35美元,價格犀利無比,因此不僅
: 吸引區域性白牌下單陸系業者,連一線國際品牌惠普、東芝、宏碁、華碩等,或多或少都
: 有採用陸系廠的零組件,甚至是系統代工。
: 攤開陸系平板供應鏈,首先在處理器部分,陸系IC設計不僅價格超殺,還很快進入高
: 階製程,目前大陸處理器價格紊亂,成本普遍落在10~15美元,甚至更低。
: 大陸「十二五」規劃預計在2015年要達到IC自給率30%的目標,並訂下在2020年前,
: 要達到至少1家進入全球前十大IC設計廠。像是在白牌平板已有成績的全志、瑞芯微,或是
: 手機晶片廠展訊、數位機上盒晶片RDA,也不容小覷。
: 由於大陸在數位電視、手機終端皆已擁有強大的品牌廠,包括海爾、TCL、海信、中興
: 、華為、聯想等,目前整個自有生態鏈裡較弱的IC設計這一塊,相信很快就能在2013年快
: 速茁壯,並在2015年前達到IC設計自有率30%的目標。
: 另外,在智慧終端裝置(Smart Connected Device)扮演關鍵角色的觸控面板,陸系
: 也有幾號人物,例如以薄膜式觸控為主的深圳歐菲光科技(O Film),受惠於大陸低價智
: 慧型手機及平板需求,歐菲光量產規模壯大,最大客戶為聯想,不過歐菲光為擴大客戶群
: ,市場上以低價搶單的消息不斷,並積極爭取打入國際品牌。
: 市場盛傳,歐菲光除成功切入三星Galaxy Tablet系列,另外華碩MeMO Pad、宏碁等低
: 價的平板,都已採用歐菲光的產品,顯示歐菲光已具備搶進一線品牌的實力。
: 隨著競爭態勢擴大,台廠觸控龍頭F-TPK(宸鴻)為了鞏固山頭,不得不提起專利侵權
: 訴訟,控告大陸觸控面板廠歐菲光製造的華為智慧型手機侵權,由於此為台灣觸控面板廠
: 首度發動專利戰,格外引人注目。
: 在機殼及電池部分,也逐步打進一線國際品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比亞迪,機殼產業
: 人士透露,比亞迪過去為爭取蘋果訂單,砸重金採購數千台的CNC設備、塑膠射出機台,經
: 過幾年的練兵,比亞迪也打入台灣宏達電的供應鏈,與可成分食機殼訂單。
: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 連國際一線廠都交給陸廠代工~台灣代工處境岌岌可危....
科技台商的困境─台灣電子業3大麻煩
工商時報 詹子嫻 2013年08月13日 04:10
台商在大陸的環保爭議
台灣科技業既有外患也有內憂,除了遭逢運算產業20年來,最大一波典範轉移的外部挑戰
之外,光是在企業內部經營上,其實也存在不少問題,其中又以三大麻煩最難解,分別是
人才培育制度不足、面對轉型及創新的腳步太慢、以及環保議題引發的爭議。
人才爭奪戰 台屈居劣勢
科技業人才流失,已非新鮮事,特別是大陸重金挖角的案例屢見不鮮,但審視自身,就是
缺乏人才養成的策略,不論是諸多爭議的「22K」低薪制度、「血汗工廠」等,經營者欠缺
利潤分享的寬大精神,以及強有力的接班布局,讓台灣在人才爭奪戰中,已經屈居劣勢。
台灣向來強調企業家打拚精神,甚至是強人典範,包括郭台銘曾表態,要做到「死在沙場
上」。儘管科技大老多半強調傳賢不傳子,但「家天下」的意味卻十分濃厚,導致專業經
理人缺乏發展舞台及公關,只好掛冠求去。
慣打價格策略 台灣創新不足
其次,為創新腳步過慢。台灣IBM總經理黃慧珠直言,台灣過去有太多成功模式,當產業景
氣還OK的時候,問題不易被發現,但當景氣落底,需要快跑之際,才發現體力已經不足,
台灣企業的投資眼光太保守、腳步太慢,習慣打價格策略,成本取向,都是大問題。台灣
電子業長期跟隨國際大廠腳步前進,宛如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侏儒,但當環境丕變,巨人腳
步踉蹌甚至倒下之際,台廠當然也無法倖免。
環保議題感冒 台廠跟著發燒
另外,台商過去在大陸各地建立生產重鎮,不過大陸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實施節能減排
,積極扶植沒有工廠的產業,包括IC設計、軟體、遊戲產業,自然不歡迎重度製造業,以
及背後產生的環保問題。台灣生產聚落又該何去何從?未來台廠面對製造重鎮的遷徙,將
是另一大考驗。
==============================================================================
大家都知道問題所在 但不敵短視近利的慣老闆
每年電子股有營收的炒營收 等季報公佈再來個毛利率不如預期的財爆
沒營收的就第四季到隔年第一季炒個題材 炒個轉機
爽爽過日子
所以許多電子廠的老闆反證所稅也就不奇怪了
十年過去 原地踏步或緩慢前進
被大陸人超過也是應該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