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問題想跟大家討論看看,不知道要再哪個版討論?
南韓傾全國之力扶植三星,匯率狂貶幫助出口,除自身競爭力以外
價格優勢打掛一堆對手企業。
價格優勢>營收大增>更有能力研發 ,看起來對企業是個正向循環
但造成通貨膨脹,根本變向是用人民的生活來補貼企業,因此人民苦哈哈?
回來看台灣,當初鼓勵西進,馬英九曾自豪的說台商創造了上千萬的就業機會
西進>成本降低>營收大增>??????,問號這個項目是因為台廠一個個的被打中國廠打趴
看不出來有對企業的正向循環,造成兩者之間的差異到底是為什麼?
因為三星做了垂直整合?各能有效的運用資源?
接者是服貿協議,開放競爭後,更低的關稅讓廠商的價格更有競爭優勢
但是真的能創造出像是三星那樣的正向循環嗎?
如果可以那為什麼台灣對中國的出口還是一再的衰退?
最後一個問題是假設服貿或是FTA造就了企業,那對於仍在本國生活的人民有什麼好處?
有可能會有某種正向的循環嗎?
比如說 企業獲利>投入研發>本地勞工受惠...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