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低物價帶來高風險—別恐懼溫和漲價

作者: ato0715 (熊)   2013-11-20 09:08:34
※ 引述《chiayimayor (夢已經振動奮鬥毋通放)》之銘言:
: 原文連結:
: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307255.shtml
: 2.內容:
: 高希均/低物價帶來高風險—別恐懼溫和漲價
: 【聯合報╱高希均】 2013.11.20
: 大多數西方輿論最近都在主張:物價一直上升就產生通貨膨脹,令人恐懼;物價一直不上
: 升,產生通貨收縮,更令人恐懼。
: 美國前聯邦準備銀行主席葛林斯班也在媒體上指出:自從二○○八年九月雷曼兄弟破產後
: ,經濟學說上的「理性行為」,已被現實上的「恐懼」(fear)取代。「恐懼」不僅在歐
: 美國家流行,事實上,更早已是台灣根深柢固的一種揮之不去的夢魘。台灣的一些價格(
: 如電價、學費)在政府強烈干預、民意及輿論反對下,已使市場經濟中最關鍵的價格機能
: ,失去調節功能。
高先生不知道三民主義本來就是社會主義的一種變形嗎?
與其拿美國對比台灣
不如拿瑞典挪威對比台灣會更準確一些
: 正因為這種失焦的恐懼,價格功能—反映供需變化、成本升降、利潤厚薄、薪資高低等—
: 無從發揮。最近黑心食品的被揭發,除了暴露廠商的貪婪,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敢漲價下
: ,用低價的劣質材料來壓低成本,賺取利潤。「你要什麼樣的價格,就給你什麼樣品質的
: 產品」,不是很「對等」嗎?
...
台灣用劣質材料根本不是因為會賠本
而是因為廠商想要賺更多
: 對價格稍有波動的恐懼及輿論群起攻之的一面倒現象,早已影響了人民理性的思考。這種
: 「逢漲必反」的流行,一直加深了以及擴大了「白吃午餐」的心態。君不見一坪二百萬元
: 的豪宅已不稀奇,而這些買主內心是最喜歡政府繼續補貼他們的生活費用—電費、水費、
: 油費、學費、健保費、房屋稅…。對他們來說,台灣真是人間最溫暖的土地。在照顧一般
: 人民生活的美意下,高所得者完全享受到了政府對低所得的補貼。當清寒同學強烈反對國
: 立大學學費調升時,他們也很慷慨地照顧了富裕同學一起來付低學費。為了照顧一小部分
: 人的凍漲,使付得起的消費者也受益,這就是政府一直犯的錯—沒有把資源做有效地運用
: 。
小部分??
高先生知道如果沒有這些措施台灣有多少人活不下去嗎?
: 民主政治下為了選票,「討好」是常態,「求好」是例外。反對黨所反對的是「求好的改
: 革」,所贊成的是「討好的加碼」—盡一切口舌及方法反對早已扭曲的低價格—從電價到
: 學費。殊不知長期扭曲的低價格帶來了可怕的後遺症。
: ˙電費太低,使資源浪費—蘭嶼居民的免電費,使冷氣不停地使用。
: ˙學費不調,品質難以提升—大學生得不到好的教育。
: ˙小吃便宜,必有衛生及食安的風險。
除了蘭嶼的例子為真,其餘兩個例子根本腦補
東歐多少名校學費比台大低人家的排名還是世界前五十
美國唐人街衛生沒有比台灣小吃攤好到哪價格硬是貴三倍
教學品質的提升有賴政府的高教資源
衛生食安的風險有賴政府相關單位的法規還有查緝
這跟商業的邏輯:"多少錢多少品質"
是完全不一樣的觀念
: 「低」更會產生各種短缺—「低」價格無法產生好產品,「低」薪水無法吸引優秀人才,
: 「低」利潤無法產生資本累積,「低」稅收無法產生足夠的公共財及健全的財政。
: 這就形成了社會上低水準的循環:低價格→低品質→低工資→低利潤→低生活水平;台灣
這個循環的起點錯誤
以製造業來說
低品質→低價格→低利潤→低工資→低生活水平
以內需服務業來說
低工資→低價格→低利潤→低品質→低生活水平
你提高價格不提高品質的結果
只是會讓製造業做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
EX:無論這台車床的價格如何,消費者會去買一台台灣製品質卻輸德國的車床嗎?
你提高價格不提高工資的結果
只是會讓服務業的商品無人購買
EX:無論雞排的品質多好,你會去吃一份300塊錢的雞排嗎?
: 十餘年來薪資之難以提升,正就是陷入此一漩渦。我們也看過歐美國家另一種高水準的循
: 環:高品質→高價格→高工資→高利潤→高生活水平。
: 近年來二次全球經濟衰退的經驗顯示:產業結構、外銷、消費、儲蓄、人口等型態都改變
: 了。面對通貨膨脹(inflation)的恐懼,改變成了對通貨收縮(deflation)的不安。當
: 前各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商品供給超過需要,物價相對穩定,內需市場難以振作,消費傾
: 向依然保守,這就迫使西方社會及日本大膽地使用擴張性的貨幣與財政政策:維持低利率
: ,鼓勵投資及消費;增加政府支出,不怕財政赤字;歡迎溫和物價上升,來活絡經濟。一
: 九六○年代的菲利浦曲線—物價上升,換取失業率下降的反比例關係—又開始活躍。
: 目前歐美社會通貨膨脹大多在一‧五%附近,已不斷出現強烈的聲音,為了減少失業,宜
: 把二%的物價穩定水準調升到四%,刺激物價上升。台灣在「逢漲必反」下,正如《經濟
: 學人》社論對歐美社會的警告:通膨可怕;但價格不調升,生活會更糟。
: (作者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 行政院主計處的網站顯示102年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漲0.64%
: 較上年同月漲0.64% 1-10月平均較上年同期漲0.84%
: 現在台灣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漲 就是人民薪資停滯不前
: 想請高希均教授寫一篇文章 題目是如何提升台灣勞工的薪資
結論:
高先生以為價格是決定一切的因素
但是敝人以為品質才是
唯有品質不斷的提升
台灣產業才更有籌碼去要求價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