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c39a40101oxbh.html
中國錢荒的總根源:就這麼簡單
冉學東
今天在中國金融業有一大奇觀,一方面在銀行間資金批發市場發生“錢荒”,一方面貨幣
發行量創新高和居民儲蓄上漲;一方面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和地方平臺等項目,一方面銀
行業正在發生世所罕見的暴利和銀行從業人員享受著遠遠高出於社會平均薪酬水準的待遇
,而同時不良資產正在攀升。
對以上諸多矛盾現象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銀行正在把居民儲蓄投資給大部分的無效企業
製造不良貸款,同時他們通過寬闊的利差實現暴利。
這是一幅怎樣的情景,這是怎麼發生的?
對於哪些行業佔用了資金,並怎麼導致錢荒的,我在上文中已經有所分析,本文要分析的
是,所有這些行業之所以能夠佔用資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也願意為這些企業投入資
金,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些企業均與政府有著實質性的牽連,他們都是以中央政府的信用
背書的。我們先從最接近政府的企業說起。
最近的當然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了,這類企業名為企業,事實上就是政府搭建的為了規避
法律規定的融資手段而已。其中的管理者有些直接就是政府公務員,比如發改委和招商局
的負責人,而職工應該是為解決政府人員親戚朋友子女的就業了,這就是為什麼從2010年
起中央高層已經認識到地方融資平臺風險並開始治理,過去了整整四年,到現在越治越亂
的根本原因。
銀行業當初為什麼喜歡給平臺貸款,因為平臺背後是政府,平臺的信用是政府背書的,在
中國,政府還能違約?因此銀行業的貸款大量湧向了平臺貸。如果本博沒記錯的話,四萬
億刺激政策出臺時,央行和銀監會一改此前對政府平臺貸款的打壓,聯合發文要求給平臺
提供貸款。於是,銀行對平臺的風險控制就失控了,大量貸款進入平臺,不用進行必要的
風險分析和定價,這種大批量的批發性資金,僅僅動一下手指頭就讓銀行賺得利差,何樂
而不為。
2010年政府認識到平臺貸款的風險後,開始控制銀行對平臺的貸款,但是平臺的高收益和
政府的硬關係在那裡,銀行於是就有了銀信合作、銀證合作等等,把銀行貸款變成信託貸
款或者委託貸款貸給企業,這催生了信託行業的大繁榮,並同時出現暴利,背後其實還是
政府的信用支撐,因為名為信託的資金,其實只是銀行資金穿了個馬甲。
再說房地產,儘管房地產開發公司都是私營企業,但是這個行業被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中,
首先房地產最基礎的原料土地是政府供給的,而政府想要讓土地賣個好價格,必須房地產
價格上漲,而房地產價格要上漲,則必須銀行的信貸不能停。
也是在2010年後政府開始控制房地產行業的貸款,但是房地產行業由土地的壟斷導致的暴
利,傳導給房地產企業,同時,投入房地產企業或者房地產按揭的貸款,也是銀行暴利的
一個主要來源,於是銀行為了規避信貸控制,通過銀行的理財產品籌得資金,然後借道信
託、證券或者委託貸款,進入房地產領域,在這個行業形成銀行資金的湧入造成房地產行
業的興旺,房地產行業的興旺導致土地市場價格的飆升,土地市場價格的飆升,讓政府賣
地收入直線飆升,而與此同時,銀行業也通過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實現了超高收益。市面
上流行的關於政府通過賣地、房地產稅等等獲得的收入大約是房價的70%,這個說法也許
不是很準確,但也至少反映了政府在房地產行業暴利中分得的實際收益。
在這個行業,總的邏輯是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和政府一起把房價炒上去,然後賺取普通
購房者的暴利,這幾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則用獲得的暴利去購買房地產保值增值,同時炒高
房價。這是一條頭尾相銜的邏輯鏈。
2010年“四萬億”惡果開始顯現的時候,金融監管部門開始對銀行擴張資產的行為進行規
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用貸存比進行考核,這個比率的意思是,你如果沒有足夠多的
存款,就不讓你發放相應的貸款。
那麼如何吸收存款,商業銀行開始發行大量理財產品,這也是央行允許和鼓勵的,這樣做
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前奏,理財產品利率是市場化的,各家銀行競爭比較激烈,因此利率
水漲船高,到如今已經達到6%以上。這樣高的利率如何實現呢,銀行只能把他們投入到高
收益的行業,在目前經濟下行時期,只有房地產等極個別的行業才有較高的收益,因此這
些高成本的資金再次已表外的方式進入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平臺裡。
這時候,信託貸款的利率大多在10%以上,信託公司的資金最終投入的行業和銀行是一樣
的,信託公司還能實現暴利,而銀行由於壟斷的政府信用,其資金成本低了大約一半,其
暴利程度就更加嚴重了。
最後我們看看產能過剩,在2006年產能過剩已經上升為政府的一大難題,記得那時候銀行
和政府已經開始內部建立評估體系壓縮產能過剩,此後發改委和工信部開始出臺控制產能
過剩的各種措施。後來四萬億開始,產能過剩的控制就放棄了。2010年有關部門開始出臺
檔案壓縮控制產能過剩,但是未有實際行動,鋼鐵、煤炭、水泥等等產業開始出現嚴重問
題,資金積壓不能周轉,而絕大多數這些行業的企業均為國有企業,是地方政府必須保護
的,銀行貸款必須進入,不然這些行業就要關門,工人就要下崗,因此我們看到。儘管這
些行業產能過剩,但是到今年的增長還都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記得筆者去年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國字型大小利益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c39a401013tft.html,這篇文章所闡述的一個道理
是,在中國資金運用的市場上,存在一個利益鏈,這個利益鏈是以國家信用背書的銀行為
中樞的,現在我還要加上另外一個主體,就是地方政府,以國有銀行和地方政府成為資金
定價和流動的座標,而套取的信用則是中央政府的國家信用,而圍繞在這個中樞周邊的則
是國有企業、股份制銀行、信託公司、以及其他民企,其收益多少由其距離這個中樞的遠
近決定。
國家信用是普通納稅人的收入為基礎的,當這個鏈條上的利益出現較大的失衡時,在中國
目前這樣一個利益格局之下,就表現出了銀行業的錢荒。
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