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如果要讓人民幸福,當然是讓民眾個個安居樂業,
所得穩定成長,物價平穩,就業率高失業率低,且所得高購買力佳,
這是最理想的情況
但問題來了,理想化的人民幸福要達到談何容易? 特別是自由經濟下,
根本就是幻想,公司賺了錢,他們未必會回饋給員工,還有就是公司賺錢,
可大部份創造利潤的地方都在海外,生產線外移到人力比較低廉的地方你也沒辦法阻止,
何況企業不一定能有穩定獲利,獲利衰退別說不加薪了,裁員都有可能,
乃至科技替代人力的問題等,也因此,任何一個主政者再怎樣行,
都沒辦法達到這樣的目標
那怎麼辦? 主政者總不能讓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維持高水位,通貨緊縮,企業一家家歇業
甚至波及金融體系吧,他們只能選擇一些'必要之惡',至少有台階下,有藉口找,
於是,在通膨率定目標,促進資產價格成長變成了很多國家採用的刺激經濟方式,
通膨可以促進預期性消費,達成消費增長,資產價格(股票,地產,黃金等)如果上漲,
投資者變現後也可以轉成消費,加大消費力道,有了消費,才有投資,才有企業新設
與加大資本支出,這麼做倒楣的是誰? 受傷的是誰? 當然是沒閒錢投資的窮人,無產階級,
抑或是死抱現金沒有投資,或是投資如公債等收益極低商品的人,
他們還需面對通膨的威脅,更會加大貧富差距,問題主政者那管那麼多?
他們大可編些藉口'誰叫你不投資?' '如果沒有多餘稅收,國家財政根本無力搞弱勢社福'
這就是一個找台階下的合理藉口了
所以你會看到美國搞QE,維持接近零的利率,定2%通膨率,
甚至希望刺激房地產的漲幅可以進一步擴大,以幫助通膨目標達成,
日本的'安倍經濟學'情況也差不多,其他歐亞國家情況也差不多,
當世界主要國家都在搞促進資產價格上漲時,
最該擔心的恐怕就是手上沒任何可抗通膨資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