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業務關係 我只能就自己知道的2002去分析
目前中鋼是台灣唯一的高爐煉鋼公司
由於購併桂裕鋼鐵(中龍鋼鐵前身)
本身也有電爐煉鋼製程
由於為台灣獨一無二的高爐公司 也是許多股民熱愛定存股
縱觀該公司成功因素 天下遠見雜誌出了一堆書寫
但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因素仍在於"國家保護"的因素
自民國57年到民國74年歷經四階段擴建與不停地去瓶頸化
高雄小港立起了四座高爐 但很巧妙地
再折舊期間 國家都透過鋼材進口審查等機制 保護中鋼獨佔
(王永慶深根生根一書有批評過)
當折舊結束 四座折舊完成的高爐與兩條熱軋產線
彷彿成為銀英傳中的依謝倫要塞
變成捍衛中鋼獲利的護城河
(依投資眼光來看:裡面的制度跟人事 反而是某種包袱)
經過2000-2007 對岸需求大躍進
對岸粗鋼需求從1E 公噸 飆升到7億公噸
免去折舊的製造成本 加上近瘋狂的搶貨需求 為中鋼獲利主力
(若有業界分析師 可證明 中鋼產品通常越往下游獲利能力越差 )
(通常是 熱軋>條鋼>冷軋>鍍面)
因此個人認為若要分析預測中鋼
最簡單的方法是
1.外部市況: 對岸產銷能否平衡? (中鋼只是價格跟隨者無定價能力)
2.內部現金流: 有無大規模的投資折舊?(少折舊獲利飆)
不妙的是 這兩點我都持保留態度
1.對岸供過於求 約1.5億噸-2億噸 (雖中鋼品級較高-但無法構成強力護城河)
2.2005開始 中鋼各領導人 大模擴建 未來折舊壓力只會上 不會下
( 中龍兩隻高爐 1條熱軋 小港第三冷軋 越南廠印度廠)
那中鋼有無好轉機會?
我認為最快也在5年後 折舊結束 加上大復甦的景氣才會脫離